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燕歌行》ppt课件(1)内容摘要:
1、高适 燕歌行 高适(约 700达夫,一字仲武,世称高常侍,与岑参并称,盛唐边塞诗代表作家。 其边塞诗感情激昂,意境雄浑,气势奔放;长于七古。 开元十五年 ( 727) , 高適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 , 信安王李禕征讨奚 、 契丹 , 他又北去幽燕 , 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 , 未能如愿。 开元二十一年后 , 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 ,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 , 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 、 契丹 , 为虏所败。 二十六年 , 幽州将赵堪 、 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 , 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 、契丹 , 先胜后败。 高適见到两次战败 ,感慨很深 , 因写此篇。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 2、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 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脸。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 力尽关山未解围。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暴雨。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 3、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摇那可度 , 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 寒声一夜传刁斗。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4、至今犹忆李将军。 你我相看 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念西汉时的李广将军。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 , 写了一个战役的全过程。 第一段 八句写出师 ;第二段 八句写 身陷重围;第三段 八句写 士卒及家人的痛苦(两地相思);第四段四句 :礼赞士兵,提出心愿。 1、诗的发端两句指明了战争的方位和性质,敌军入侵,唐军将士辞家参战。 2、 “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蕴含了什么含义。 一、出师( 1)对将领杀敌建功,寄予希望。 ( 2)对他们骄恣蛮干,邀功求赏,深抱隐忧。 (主要是赞颂)一、出师4、总结诗人描写 “ 出师 ” 渲染怎样气势 5、。 结合全诗,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这种气势的描写。 透过这金鼓震天、旌旗遮天蔽日、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3、 “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 ,貌似揄扬汉将去国时的威武荣耀,实则已隐含讥讽。 一、出师5、 “ 飞 ” 和 “ 照 ” 两个动词有何表达作用。 写出了军情的危急6、 “ 榆关 ”“ 碣石 ”“ 瀚海 ”“ 狼山 ”四个地方连缀,有何表达作用。 从辞家去国到榆关 、 碣石 , 更到瀚海 、狼山 , 八句诗概括了出征的历程 , 逐步推进 , 气氛也从缓和渐入紧张。 二、身陷重围1、 “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 写出了边地自然环境恶劣 6、 ,而敌人的进攻却如暴风骤雨般猛烈,可以看出官兵处境的险恶2、 “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什么情感。 对比。 战士在前线流血牺牲,将帅却安居营帐,流连声色 从内部瓦解了战斗力。 苦乐不均,死生迥异(愤慨)二、身陷重围3、 “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 景物的特点。 有何作用。 边塞秋末景色(衰败、萧瑟、凄凉) 唐军士兵(枯竭),衬托出战事的惨烈,唐军伤亡惨重。 4、 “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用了什么手法。 蕴含了什么感情。 对比,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冒进贪功 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却未能解围(愤慨)二、身陷重围5、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7、。 主要原因是什么。 自然环境恶劣,敌人的凶悍是唐军失利的原因,但主要原因还在于将领过于轻敌,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的生命。 三、士卒及其家人的痛苦1、征人思乡,分离之苦,本是边塞诗的传统内容,诗人此处是如何写征人之苦的。 与全诗描写战争是否背离。 ( 1) “ 铁衣远戍辛勤久 ” 以下三联,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 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 边庭飘摇那可度。 ” 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 ( 2) 写士兵的苦,写两地相思实际是对将领的谴责。 三、士卒及其家人的痛苦2、 “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 三时(晨午晚),白天所见“ 杀气作阵云 ”,晚上所闻也只有“ 刁斗声 8、” ,可以看出白天身陷绝境,晚上却异常孤独寂寞。 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1、 “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 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相看白刃血纷纷 , 死节从来岂顾勋 ” , 最后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 , 浴血奋战 , 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 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 他们是何等质朴 、 善良 , 何等勇敢 ,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 , 而 “ 岂顾勋 ” 则是有力地讥刺了轻开边衅 , 冒进贪功的汉将。 四、礼赞士兵,提出心愿2、为什么 “ 至今犹忆李将军 ”。 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李广:骁勇善战 , 足智多谋 , 身先士卒 , 不贪功 , 爱士兵。 将领:无勇无谋 , 恃勇轻敌 , 远离前线 , 寻欢作乐 , 好大喜功 , 不问士兵死活。 总结 思想内容: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 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 ( 沙场死战 、两地相思等 )。 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 ,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 , 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 艺术特色: 善于描写边塞风光 , 渲染战争气氛 运用对比手法 , 深化作品组主题 七言歌行 , 参用律句 , 形成音调之美( 三 ) 本诗的风格:雄浑悲壮 , 风骨凛然。苏教版唐诗宋词选修《燕歌行》ppt课件(1)
相关推荐
1、 “偉大領袖毛主席 ” 有许多绝妙诗句是直接抄古人的,如这样两句:一句是 “ 天若有情天亦老 ” ,另一句是 “ 一唱雄雞天下白 ”(原句為 “ 雄雞一聲天下白 ” )。 就是直接抄录唐代著名诗人 李贺 的。 “ 冷如秋霜 艳如桃李 ”走进李贺诗歌的艺术世界李贺生平 李贺( 790 816)中国唐代诗人。 字长吉。 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1、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味诗歌意境,培养初步鉴赏诗歌的能力。 导 航近体诗知识诗人简介把握诗歌近体诗知识1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一种诗体 ,也称今诗。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 其句数、字数、平仄、对仗、用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主要有律诗和绝句。 近体诗知识2律诗 诗句字数整齐。 分为五言和七言(简称五律
1、李 贺学习目标 1、理解诗句含义,领悟诗的意境。 2、体会李贺虚构的仙境中的寄托。 作者简介中国 唐 代诗人。 字长吉。 祖籍陇西 ,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 唐宗室郑王李亮 后裔 ,但家已没落。 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父名李晋,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 3年奉礼郎,卒时仅 27岁,后人称其为“诗鬼”。 李贺生活的年代
1、陈伯海在 李贺诗歌二题 :“长吉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提起这个名词,人们很容易联想到牛鬼蛇神、怪怪奇奇的作风。 确实,李贺有一些诗篇写到上天入地、神仙鬼怪,富有他个人的特色,但局限于这样来理解长吉体,则是很肤浅的。 也有人专注于李贺的字字皆雕锼,用奇而入怪来概括其创作特点,也是不够全面的。 长吉体的特殊风格确在于奇诡二字,但不光是题材或语言的诡异,主要的还在于诗歌意境和构思的新奇谲怪;题材
1、 春夜别友人二首 (其一 ) 滕王阁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作者 陈子昂。 抒发的感情 怀才丌遇、寂寞的情绪。 语言特点 苍劲奔放,富有感染力。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首联:写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颔联:写离堂把臂伤琴瑟
工艺品。 课件 PPT 又长又软 笑着 向前 贝壳 悄悄 和你 娃娃 彩色 挂着 生活 蓝蓝的 金色 b225。 i de y242。 u h233。 认真自读课文,用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