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为三月谱曲》ppt课件01内容摘要:
语文 感情地朗读课文。 悟诗歌蕴含的丰富联想,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 自由读全诗,认识生字,想一想这首诗写了什么。 “ 为三月谱曲 ” 是什么意思。 呢 喃 谱 潺 萦鸽 梢 芬 烁 巢学习生字 由读一、二小节。 找一找这两节诗中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 用小溪潺潺的流响,用枝头新绿的芬芳,用燕子呢喃的细语,为三月谱曲。 河边茸茸的绿草,晴空萦绕的鸽哨,悄然无声的小雨,为三月谱曲。 “潺潺”是象声词,指流水声。 “新绿”指树木新长出的嫩叶。 “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 “茸茸”指草儿刚长出来时像绒毛一样。 “萦绕”指声音回响环绕。 再次朗读一、二节,大家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月的歌欢跳着,三月的歌闪耀着,三月的歌嬉闹着,从树梢上,从鸟巢里,从彩云间,滴落着 三月的歌曲。 “三月的歌曲”是指什么呢。 “ 欢跳 ”“ 闪耀 ”“ 嬉闹 ” 是从动态上描写 “ 三月的歌曲 ” ,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特点。 讨论交流:说一说怎样“为三月谱曲”。 从“春天美”(春天的美景像一首三月的歌曲)和“诗美”(这首诗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写得十分生动优美,就是一曲春之歌)两方面来体会。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抄在自己的摘抄本上。 同学、老师、家长交流。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为三月谱曲》ppt课件01
相关推荐
1、意高文自胜 下面是一个班的几个同学就 送别 的立意,大家看好不好。 学生 A:我每天去上学,妈妈都送我出家门,表现她对我的关心。 学生 B:我的一个亲人或朋友将要去远方,我在车站送他走,表现出亲人或朋友之间真挚难舍的感情。 学生 C:我的一个好友因犯罪去伏法,我为他送别,表现好友的后悔和对我的教育。 学生 D:我去远方读书,临行时我心爱的小狗松了一段又一段路,写出人与动物之间的真情。 学生
高峰如云, 清澈见底。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高峰入云 仰视 俯视 清流见底 平视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视角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四季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早晚 时间 把“晓雾将歇”“夕日欲颓”改成“晓雾将散”“夕日欲坠”好不好。 为什么。 不好。
京剧泰斗梅兰芳梅兰芳简介 梅兰芳 (1894名澜,字畹华,艺名了兰芳。 出生于北京一个京剧世家, 8岁学戏, 11岁登台。 擅长青衣兼演刀马旦。 在50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梅兰芳对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等多个方面,都有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艺术。 梅兰芳嗓音清脆,亮、甜、润、圆兼备,唱腔婉转华贵,创造了为数众多,姿态各异的舞台形象。 梅派代表作有 宇宙锋
1、语文 称唐三藏,俗姓陈,河南偃师人,生于隋文帝仁寿二年 (602),圆寂于唐高宗麟德元年 (664)。 唐太宗贞观三年 (629),自长安出发去印度取经,时年玄奘二十八岁。 当时的政府明令不许百姓私自出国,各主要道路关隘的稽查很严,然而玄奘意志坚决,终得偷出国门。 经过甘肃、新疆、翻越天山、帕米尔高原、途经阿富汗、巴基斯坦、最后到达印度。 玄奘载满名震印度的声誉回到长安
岭峡 牛肝马肺 香溪 香溪 巫峡,因巫山而得名,一称“大峡”。 出瞿塘峡,经过大宁河宽谷便是幽深秀丽的巫峡。 巫峡包括金盔银甲峡和铁棺峡,西起巫山县大宁河口,东至湖北巴东县官渡口,全长 45公里。 以秀丽著称的“云雨巫山十二峰”,分列两岸。 江北由西向东,有登龙、圣泉、朝云、神女、松峦、集仙六峰,江南岸有净坛、起云、飞凤、上升、翠屏、聚鹤六峰。 其中神女峰最为俏丽有名。 巫峡两岸重峦叠嶂
提纲。 第三部分(第 6~12段)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 第一层(第 6段)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 升 为书面语。 第二层(第 7~9段) 报刊语言更应准确化,规范化。 第三层(第 10~11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四层(第 12段)语言规范化的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 •语言通常分为口头语和书面语,本文重点谈论的话题是什么。 本文重点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