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第八单元 侵略与反抗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1、知识点 1 鸦片战争( 1840 1842年)国为了开辟海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火线或借口):虎门销烟。 1840年,英国挑起战争,经过一年多的战斗,清军节节失利,英舰抵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被迫求和。 1842年签订中英 南京条约 ( 1)内容:割 _给英国;赔款 2 100万元;开放 _、厦门、福州、宁波、 _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 2)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_,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香港岛广州 上海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温馨提示 】( 1)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因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即开 2、始由主权独立的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 南京条约 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通商口岸的开辟,使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知识点 2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 1860年)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1856年 10月至 1860年 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_两国为帮凶,对中国发动战争。 1) 1860年, _联军攻入北京,火烧 _。 ( 2)俄国共割占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千米,是近代侵占领土最多的国家,其中签订的 _ 割占领土最多。 英法 圆明园瑷珲条约【 温馨提示 】( 1)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和继续:“扩大”表现在列强 3、要求的侵略权益、侵略范围以及清政府损失的主权上;“继续”表现在性质(列强对华的侵略战争)和根本目的(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上。 ( 2)火烧圆明园不仅是列强侵华的暴行,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它不仅给中华文明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也是对世界文明的践踏和破坏。 ( 3)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知识点 3 甲午中日战争( 1894 1895年)本要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1894年 9月,北洋舰队在 _大东沟遭到日舰袭击,致远舰管带 _壮烈牺牲; 1895年初,北洋舰队在 _战役中全军覆没。 1895年,李鸿章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 4、订了中日 马关条约 ( 1)内容:割辽东半岛、 _、澎湖列岛给日本;赔款白银 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 _;增辟通商口岸等。 ( 2)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 _程度。 台湾开设工厂半殖民地化【 温馨提示 】 ( 1) 马关条约 中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的规定,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体现了帝国主义侵略发展到资本输出阶段。 ( 2)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长期以来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和蓄谋侵略中国的必然结果,其性质是日本侵略者发动的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知识点 4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 1901年)镇压 _反帝爱国运动,维护和扩大帝国主义在华利益。 1) _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在廊坊围困侵略军; 8月 5、,八国联军攻陷北京。 ( 2)慈禧太后出逃,八国联军在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辛丑条约 ( 1)内容赔偿白银 _亿两,以海关等税收担保。 (加重了中国人民负担,造成了中国社会的空前贫困)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 _。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使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京津要地)划定北京 _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使馆界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大本营)东交民巷( 2)影响: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温馨提示 】 ( 1)镇压义和团运 6、动是八国联军发动战争的借口,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和扩大在华利益。 ( 2)外国侵略者在中国近代前期曾两次入侵和抢掠了北京城,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一次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知识点 5 1)过程: _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1839年 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 ( 2)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 _。 1) 1851年, _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 1853年,太平军定都_(今南京),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全盛时,已拥有半壁江山。 ( 2) 1860年,李秀成率太平军在青浦大败洋枪队;1862年,太平军在慈溪击毙洋 7、枪队统领 _。 1)背景: 19世纪 60年代,阿古柏入侵新疆,将新疆变成人间地狱; 1871年,俄国侵占 _地区。 伊犁( 2)概况: 1876年,左宗棠率军进入新疆;他采取“先北后南,缓进急战”的战略于 1878年收复除 _以外的新疆地区; 19世纪 80年代,在左宗棠的武力支持下,中俄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 _。 世昌英勇抗敌,与舰同沉;台湾人民掀起了反割台斗争。 廊坊、杨村等地阻击敌人,打死打伤侵略军多人,使他们逃回天津;与清军围攻外国使馆和西什库教堂,战斗持续不断。 【 温馨提示 】 ( 1)中国人民的抗争反映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权,坚决反对外来侵略和维护国家主 8、权的光荣传统,反映了中华儿女自古以来的爱国精神和斗争精神,这些都是应该被传承和发扬的。 ( 2)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和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抗争活动,不过,在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占主导地位,所以太平军的斗争矛头主要是对准清政府;而在义和团运动时期,他们的斗争矛头直指外国侵略势力。 例 1 (2015 山东济南)有人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把中国拖入世界。 从此,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 ”“这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 本题是一个材料式选择题,难度不大,重点考查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 解 9、答本题的关键是题干中的有效信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 这一题目的考查提醒学生在对“侵略与反抗”这一单元进行学习时,要特别注意每次战争在近代中国社会性质变化中所起的作用。 答案: ( 2013 山东济南)下列有关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和 辛丑条约 共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地、本题是一个否定式选择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类比较的能力。 B、 C、 所学知识可知, 辛丑条约 不涉及割地和开口通商的内容,故选 案: ( 2014 山东济南) 2014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20周年。 重新反思那段令人痛心的往事,吸取历史教训,正视历史启迪,是一个民族对待历史的正 10、确态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出图一中致远舰的指挥官是谁 ?图二中两人签订的条约是什么 ?材料二 清国而有今日之败者,固非君相一己之罪,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 夫取士必以考试,考试必由文艺 文艺乃为显荣之阶梯耳,岂足济乎实效。 前三十载,我日本之国事遭若何之辛酸,厥能免于垂危者,度阁下之所深悉也。 当此之时,我国实以急去旧治,因时制宜,更张新政,以为国可存立之一大要图。 摘编自 1895年 大日本海军总司令官伊东佑亨致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书 析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双方胜与败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启超这样评论 :“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 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任选一方面予以说明。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情况。 第 44问,难度不大,根据图说中的“致远舰”“李鸿章与伊藤博文”可推断出答案。 第 45问,根据材料中“盖其墨守常经,不谙通变之所由致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推断出要从革新的角度分析作答。 第 46问,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这实际属于中国近代化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答案: 马关条约。 建制度的腐朽;日本胜因:实行改革,求新图强。 (意思相近即可)动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经济上提倡“实业救国”,发展民族工业,努力使国家富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