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 第五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复习课件内容摘要:

1、知识点 1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 605 610年)1背景( 1)隋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_年,统一南北。 ( 2)社会发展:隋文帝时,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 强南北交流,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开始, _征发人员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_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1)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 2)为了开通大运河,隋朝征发了大量劳力,增加了人民的赋役负担,成为隋炀帝暴政的一个表现,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 温馨提示 】关于大运河的“一、二、四、五”:一个中心,即洛阳;两个端点,即涿郡、余杭;四段组 2、成,即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由北向南);五大水系,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由北向南)。 知识点 2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农业发展:农民创制出新的农具,包括用于耕作的 _和用于灌溉的 _。 ( 2)手工业发达:陶瓷业以越窑的青瓷、邢窑的白瓷和 _最为有名。 ( 3)商业繁荣: _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城内分为 _(商业区)和坊(住宅区)。 曲辕犁 筒车唐三彩长安市知识点 3 _时,开始用分科考试方式选官,科举制兴起; _时,始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 太宗时,扩充国学规模; _首创_和武举;唐玄宗统治前期, _成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隋文帝隋炀帝武 3、则天殿试 善了用人制度,使得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从而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 温馨提示 】( 1)科举制度是指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来选拔人才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为选官的标准。 ( 2)隋唐以前,特别是魏晋以来,选官制度被权贵大族把持,这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而科举制度的创立则有效地改变了这种弊端。 知识点 4 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尊奉为“天可汗”。 立机构):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_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 亲)( 1)吐蕃概况:吐蕃人是 _的祖先,生活在青藏高原 4、一带; 7世纪前期, _统一各部,建立政权,定都逻些。 藏族松赞干布( 2)唐蕃关系唐太宗时,把 _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唐中宗把 _嫁给尺带珠丹,吐蕃与唐朝“和同为一家”了。 鞨和南诏的交往(册封)。 朝开明的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有利于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封建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 温馨提示 】 ( 1)唐朝时期,吐蕃并没有归属中央政权管辖,通过和亲,二者建立的是平等友好的关系。 ( 2)唐朝实行的尊重少数民族、让少数民族自己管理本民族事务的开明民族政策,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定提 5、供了借鉴。 知识点 5 唐朝的对外交往唐玄宗 鉴真贞观大唐西域记【 温馨提示 】 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有:交往范围广泛,同亚洲国家的交往最为密切。 陆路、水路、海路交通发达,形成了几个交通中心。 具有双向交流的特点,即一方面传播唐朝文化,对周边国家,如日本,产生了巨大影响;另一方面学习世界先进文化,如玄奘西游。 唐朝这种兼容并蓄的胸怀,促进了唐朝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 知识点 6 朝时 _设计建造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比欧洲早七百多年。 朝印制的 _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唐,“诗仙” _,他的诗奔放豪迈,想象丰富,语言轻快;由盛转衰时期,“诗圣”杜甫,他的诗被称为“ 6、_”,气魄雄浑,沉郁悲怆;中唐白居易,擅写讽喻诗反映现实,语言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代 _创“颜体” ,是王羲之后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 _创“柳体”,二人合称“颜筋柳骨”。 朝阎立本的 历代帝王像 步辇图 ;“画圣” _的 送子天王图。 肃敦煌莫高窟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颜真卿柳公权吴道子例 1 (2015 山东济南)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 )举制 本题考查科举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定期考试的“选举制度”是用于选拔官员的科举制。 答案: ( 2014 山东济南)小明同学制作了两则读书摘要,请你判断这些内容与哪位皇帝有关 ( )太宗 根据材料中“虚心纳谏”“贞观之治”等信息可知,该内容与唐太宗有关。 答案: ( 2013 山东济南)“繁荣与开放”是唐朝的社会特征。 以下史实能够说明唐朝“开放”的是 ( ) 丝绸之路 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 郑和下西洋A. B.C. D.解析: 本题考查唐朝的对外交往。 丝绸之路为西汉开辟;明成祖时郑和下西洋,故本题选 案: D。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