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突破(8)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ppt课件内容摘要:
1、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专 题 概 述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经济全球化指分散于世界的经济活动开始综合和一体化的现象,其动力是科技革命,具体表现为资本、技术、产品等跨国快速流动或扩散以及跨国公司垄断实力的强化。 一般认为,经济全球化经历了三个浪潮:一是从 1500年前后开始的世界贸易;二是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下的殖民扩张;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至今,在高新科技推动下的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知 识 网 络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一 、 三次工 2、业革命 要 点 整 合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工业革命 第二次 工业革命 第三次 科技革命 开始 时间 18世纪 60年代 19世纪 70年代 20世纪四 五十年代 率先 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重要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电力的广泛 使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有重大突破 重大 发明 火车 汽船 电灯泡、内燃机、汽车、飞机 原子弹、克隆技术等 进入 时代 “ 蒸汽时代 ” (“ 火车时代 ” ) “ 电气时代 ” (“ 汽车时代 ”“ 钢铁时代 ” ) “ 原子能时代 ”“ 信息时代 ”“ 太空时代 ”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3、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二、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逐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 (2)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城市化、工业化开始;世界联系日益加强。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经济上,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 (2)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 (3)外交 (国际关系 )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 4、演愈烈,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3第三次科技革命 (1)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出现,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 (2)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工业产生,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3)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 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成了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 (4)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5)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专题 5、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 历史感悟 】 1. “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世界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关键。 我国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 科技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科技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推动了社会进步;另一方面,科技也涉及战争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克隆人类等。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三 、 经济全球化的开始与历程 1新航路的开辟:把世界连为一体,开始了真正意义的世界联系,主要表现是物品交流和贸易的开展。 2两次工业革命:生产力的提高为 6、世界贸易的进行奠定了物质基础;新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明,为世界贸易的进行奠定了交通运输基础。 主要表现是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等。 3二战后,区域经济集团化,特别是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强。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四 、 经济区域集团化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1欧洲共同体 (1)原因 (目的 ):加强合作,保证自己的安全,提高国际地位。 (2)成立: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由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组成。 1993年,发 7、展成为欧洲联盟。 (3)影响:加强了西欧国家之间的合作,促进了经济发展,提高了国际地位;欧洲国家正朝着经济政治一体化目标迈进。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2亚太经合组织 (1)成立: 1989年,成立亚太经合组织 ( (2)宗旨:通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 (3)1991年,我国作为主权国家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在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中一直持积极态度。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五 、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1含义:随着世界性经济交往的日益增多,特别是第二次 8、世界大战后,在高新科技的推动下,世界经济的迅速发展,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从总体上看,世界经济正在逐渐形成一个整体,这种现象被称为经济全球化趋势。 2原因和条件 (1)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在西方发达国家促进了生产力的空前提高和生产社会化的迅速发展,客观上要求在经济上打破国界和地域限制,扩大市场,发展大市场经济。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2)二战后的民族独立国家,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争取实现维护民族经济主权与发展民族经济的双重目的。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 (4)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缩短 9、了世界各地的时间和空间距离,为全球范围的经济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 3主要表现:国际分工和协作不断深化和加强;跨国公司扩展加快;国际投资急剧增加;国际贸易额迅速增长。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4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利:加速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弊: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 (2)发达国家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但是,在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不同程度上向外扩散,带动了相关国家的经济发展,相对削弱了发达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垄断地位;同时,减少了发达国家人员的就业机会。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 10、点整合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3)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但在总体上发展中国家处于相对劣势。 从机遇上看,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开拓国际市场。 从挑战上看,由于资金匮乏、债务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及技术水平落后等,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使国家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压力和挑战。 5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问题、存在问题的原因和对策 (1)问题:进一步加大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加深,经济危机的传染性和破坏性增强;环境污染严重,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 11、律 要点整合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2)存在问题的原因:殖民主义的历史影响;不合理的经济秩序的存在。 (3)对策: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平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发挥联合国的职能和作用。 6我国的政策 (1)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各种有利条件和机遇。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2)清醒认识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加强防范工作,增强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切实维护我国的经济安全,更好地发展和壮大自己。 【 历史 12、感悟 】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引进外国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措施,趋利避害。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 专题 (八 ) 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 本专题的考点有新航路开辟、“三角贸易”、殖民扩张、三次工业革命、经济危机、欧盟、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以及我国参与国际和区域组织的活动等。 试题多以选择题和材料题为主,材料题偏重于纵向联系,或综合考查世界政治、经济、科技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影响。 联系热点有科学技术 (“ 神州”系列、“天宫一号”、“嫦娥”系列等 )、砖会议、环境和资源、恐怖主义等。 命 题 规 律 知识网络 专题概述 命题规律 要点整合。中考历史总复习 专题突破(8)科技革命与经济全球化》ppt课件
相关推荐
1、生物的多样性 专题 8 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 人为因素是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 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1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如过度砍伐、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围湖造田、过度利用土地和水资源等; 2掠夺式的开发和利用: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偷猎等; 3环境污染:如废水、废气、粉尘、固体排放物、酸雨等; 4盲目引入外来物种。 1 (2014聊城 )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 , 不正确的是
1、专题 3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动 、 植物 细 胞 结 构区 别 : 动 物 细 胞没有 细 胞壁 、 叶 绿 体 、 液泡, 而植物 细 胞有; 动 物 细 胞中的能量 转换 器是 线 粒体 , 植物 细 胞中的能量 转换 器有叶 绿 体和 线 粒体。 生物体 结 构和功能的基本 单 位是 细 胞。 2 多 细 胞生物体由小 长 大 发 育成熟的原理是 细 胞的分裂 、 生 长 和分化。
1、专题 2 生物与环境 1 影响生物的非生物因素的判定方法: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阳光 、 温度 、 水等。 判定某一生命 现 象是受哪一种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时 , 要仔 细 分析 , 对 常 见 的非生物因素逐一 对 号入座 , 若同 时 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 要找出影响最大的因素。 2 生 态 系 统 中的食物 链 和食物网 (1)书 写:起点是生 产 者 , 终 点是消 费 者
中,我协助联系村石柱村完成了入户调查;同时在镇人普办的领导下,协助完成了人普资料前期的审核、录入、修改工作,中期到县统计局修改资料工作,后期的完善资料工作。 人普期间我共参加到县统计局修改完善资料三次,最后一次完善工作是由我同另外一名村官参与完成。 四是做好各项工作的总结上报宣传工作。 一年来我的各项宣传宜宾日报采用了一篇,宜宾晚报采用了一篇,网络新闻市级以上十一篇,县级 15 篇。 2.
1、生物技术 专题 9 微生物与常见的发酵食品 乳酸菌:酸奶、泡菜等; 酵母菌:面包、葡萄酒等; 米曲霉:酱 油、豆腐乳等; 醋酸杆菌:米醋等。 1 (2015成都 )制作酸奶时所使用的微生物是 ( ) A 酵母菌 B乳酸菌 C 醋酸菌 D青霉菌 2 (2013长 沙 )研究人员将胡萝卜素基因转移到水稻细胞内 , 生产出了“ 黄金大米 ” , 这种生物技术属于 ( ) A 仿生 B嫁接 C转基因
1、专题 6 动物的主要类群、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动物行为的能力和意义 动 物的任何一种行 为 都有利于 动 物的生存和种族的延 续 , 使 动 物更好地适 应环 境。 动 物越高等 , 学 习 能力越 强 , 学 习 行 为 占所有行 为 的比例越大。 D 1 (2014南昌 )下列不符合生物的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是 ( ) A 鱼有鳍适应水中生活 B 家鸽发达的胸肌适应飞行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