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课后强化训练 第40课《阅读理解型问题》ppt课件内容摘要: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后强化训练 40 阅读理解型问题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基础训练 1 某班有 20 位同学参加围棋、象棋比赛 , 甲说: “ 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大于 14 人 ” 乙说: “ 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小于 5 人 ” 对于甲、乙两人的说法,有下列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是 ( ) A. 若甲对 , 则乙对 B. 若乙对 , 则甲对 C. 若乙错 , 则甲错 D. 若甲错 , 则乙对 B 解: 若甲对 , 即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大于 14 人 , 不妨假设只参 加一项的人数是 15 人 , 则两项都参加 的人数为 5 人 , 故乙错;若乙对 , 即两项 2、都参加的人数小于 5 人 , 则两项都参加的人数至多为 4 人 , 此时只参加一项的人数至少为 16 人 , 故甲对故选 B.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 若将代数式中的任意两个字母交换 , 代数式不变 , 则称这个代数式为完全对称式下列三个代数式: ( a b )2; 其中是完全对称式的是 ( ) A. B. C. D. A 解: 中 ( a b ) 2 ( b a ) 2 , 故正确; 是一个轮换式 , 故正确; 不是一个完全对称式 , 如 a 2 b b 2 c c 2 a b 2 a a 2 c c 2 b . 故选 A.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3 如 3、果三角形满足一个角是另一个角的 3 倍 , 那么我们称这个三角形为“ 智慧三角形 ” 下列各组数据中 , 能作为一个智慧三角形三边长的一组是( ) A. 1 , 2 , 3 B. 1 , 1 , 2 C. 1 , 1 , 3 D. 1 , 2 , 3 D 解: A. 1 2 3 , 不能构成三角形 , 故选项错误; B 12 12 ( 2 )2,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 故选项错误; C 底边上的高是 1232212, 可知是顶角 120 、底角 30 的等腰三角形 , 故选项错误; D 解直角三角形可知是三个角分别是 90 , 60 , 30 的直角三角形 , 其中 90 30 3 , 符合 4、“ 智慧三角形 ” 的定 义,故选项正确 故选 D.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4 为了求 1 2 22 23 22008的值 , 可令 S 1 2 22 23 22008, 则 2 S 2 22 23 24 22009, 因此 2 S S 22009 1 , 所以 1 2 22 23 22008 22009 1. 仿照以上推理计算出 1 5 52 53 52014的值是 ( ) A. 520 14 1 B. 52015 1 C. 52014 1 D. 52015 14D 解: 可令 S 1 5 5 2 5 3 5 2014 , 则 5 S 5 5 2 5 3 5 20 14 5 5、 2015 , 因此 5 S S 5 2015 1 , 即 S 5 2015 14 . 故选 D.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5 将 4 个数 a , b , c , d 排成 2 行、 2 列 , 两边各加一条竖直线记成a d,定义a d 上述记号就叫做 2 阶行列式若x 1 1 x x 1 8 , 则x _ 2 解: 根据题意化简x 1 1 x x 1 8 , 得 ( x 1)2 (1 x )2 8 , 整理得 2 x 1 (1 2 x 8 0 , 即 4 x 8 , 解得 x 2. 故答案为 2.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6 阅读材料 , 解答问题利用图象法 6、解一元二次不等式: 2 x 30. 解:设 y 2 x 3 , 则 y 是 x 的二次函数 a 10 , 抛物线开口向上 又 当 y 0 时 , 2 x 3 0 , 解得 1 , 3 , 由此得抛物线 y 2 x 3 的大致图象如图所示 观察函数图象可知:当 x 3 时 , y 0. 2 x 30 的解集是: x 3. 观察图象 , 直接写出一元二次不等式: 2 x 31 , y 1 , y 21. y 1. 又 y 2 , y 1 , 若 x y a 成立 , 求 x y 的取值范围 ( 结果 用含 1 x y 5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解: (1) x y 3 , x y 7、 3. 又 x 2 , y 3 2 , y 1. 又 y 1 , 1 y 1. 同理 , 得 2 x 4. , 得 1 2 y x 1 4. x y 的取值范围是 1 x y 5.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 x y a , x y a . 又 x 1 , y a 1 , y a 1. 又 y 1 , 1 y a 1. 同理 , 得 a 1 x 1. , 1 a 1 y x a 1 ( 1) , x y 的取值范围是 a 2 x y a 2.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拓展提高 9 已知:顺次连 结矩形各边的中点 , 得到一个菱形 , 如图 ;再顺次连结菱形各 8、边的中点 , 得到一个新的矩形 , 如图 ;然后顺次连结新的矩形各边的中点 , 得到一个新的菱形 , 如图 ;如此反复操作下去 , 则第 2016 个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有 ( ) ( 第 9 题图 ) A. 8064 个 B. 4032 个 C. 2016 个 D. 1008 个 B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解: 第 1 个图形有 4 个直角三角形 , 第 2 个图形有 4 个直角三角形 , 第 3 个图形有 8 个直角三角形 , 第 4 个图形有 8 个直角三角形 , 依次类推 , 当 n 为奇数时 , 三角形的个数是 2( n 1) , 当 n 为偶数时 , 三角形的个 9、数是 2 n 个 , 第 2016 个图形中直角三角形的个数是 2 2016 4032. 故选 B.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0 在直角坐标平面内的机器人接受指令 “ , A ” ( 0 , 0 0 , a 10 , b 20 ,b 0 ,解得 1 a 1 , 0 b 2. 故答案依次填: ( 3 , 1 ) ; (0 , 4 ) ; 1 a 1 且 0 b 2.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12 提出问题: (1) 如图 , 在正方形 , 点 E , H 分别在 , 若 , 求证: 类比探究: (2) 如图 , 在正方形 , 点 H , E , G , F 分别 10、在 , 若 点 O , 探究线段 数量关系 , 并说明理由 综合运用: (3) 在 (2) 问条件下 , 如图 所示 , 已 知 2 , 2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 第 12 题图 )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解: (1) 证明: 四边形 正方形 , 90 90 . 90 , (2) 证法一: 过点 F 作 点 M ,过点 G 作 点 N ,如解图 , ( 第 12 题图解 )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则四边形 都是矩形, B 90 , 180 . 又 180 , 证法二: 如解图 ,将 移到 ,则 ( 第 12 题图解 )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将 移到 , 则 根据 (1) 的结论得 (3) 四边形 正方形 , AH。中考数学课后强化训练 第40课《阅读理解型问题》ppt课件
相关推荐
归纳总结: 0的数,都得 0。 (源于 《 点拨 》 ) 二、你问我说。 三、自主练习 247。 2 = (个) 10 5 247。 2 = (个) 0 0 0247。 5 0247。 3 0 0247。 7 8568 17 恭喜你。 72 24 90 加油啊。 加油啊。 加油啊。 8 9 6 0 6 4 54+36 加油啊。 三、自主练习。 (看谁射得准 !) 0247。 5 0247。 3
)( ) 7个 7相加 ( )( ) 4 7= 28 四六二十四 5 7= 35 五六三十五 6 7= 42 六七四十二 7 7= 49 七七四十九 有多少个同学在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7+ 7= 14 (个) 2个 7 同学们你会用乘法口诀算吗。 27= (个) 72= (个) 二七十四 14 14 如果一个乘法算式中有因数 7和其他因数,可以选择 7的乘法口诀来求积。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后强化训练 35 图形的旋转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基础训练 1 下列四个图形分别是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的会标: ( 第 1 题图 ) 其中属于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B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2 如图 , 将 点 O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 45 后得到 A ,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后强化训练 37 相似三角形及其应用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基础训练 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 不全等的三角形一定不是相似三角形 B. 不相似的三角形一定不是全等三角形 C. 相似三角形一定不是全等三角形 D. 全等三角形不一定是相似三角形 2 , 直角 ,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一个三角形三边长之比为 4 5
1、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课后强化训练 42 动态型问题 2016/12/1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基础训练 1 如图 , O 的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 , 点 P 从点 沿 O C D O 的路线匀速运动 , 设 y ( 度 ) , 那么y 与点 P 运动的时间 x (s) 的关系图是 ( ) (第 1 题图 ) B 解: 根据图示 , 分三种情况: 当点 P 沿 O C 运动时
VT) 100% 13 BEP(Q)=BEP(%)Qd 即产销量 ( 工程量 ) 表示的盈亏平衡点等于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乘以设计生产能力。 [例 lZl010322]计算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 见教材 46 页 [例 lZlOl0323] 见教材 46 页 盈亏平衡分析的优缺点 盈亏平衡点反映了项目对市场变化的适应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盈亏平衡点越低,达到此点的盈亏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