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3章第1节我们周围的磁象内容摘要:
• 3.利用磁化现象记录信息. •磁现象 • 二、磁化 • 1.磁化现象:原来没有表现出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磁化.磁化后的磁极与产生磁场的磁体的磁极相同,与相邻的磁极相异. • 2.磁化机理:铁片等磁性材料靠近磁铁时,其内部的电子旋转方向在磁铁的磁场作用下,由杂乱无章变为有序旋转,使铁片等磁性材料整体上显出磁性. • 【 例 1】 实验表明:磁体能吸引一元硬币,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 • A.硬币一定是铁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铁 • B.硬币一定是铝做的,因为磁体能吸引铝 • C.磁体的磁性越强,能吸引的物质种类越多 • D.硬币中含有磁性材料,磁化后能被吸引 • 解析: 一元硬币为钢芯镀镍,钢和镍都是磁性材料,放在磁体的磁场中能够被磁化而获得磁性,因而能被磁体吸引. • 答案: D • ►题后反思 • 能够被磁体吸引的物体一定含有铁磁性物质或亚铁磁性物质,如铁、钴、镍等.它们被磁化后才能被磁体吸引. • 下列所述情况,哪一种可以肯定钢棒没有磁性 ( ) • A.将钢棒的一端接近小磁针的北极,两者互相吸引,再将钢棒的这一端接近小磁针的南极,两者互相排斥 • B.将钢棒的一端接近小磁针的北极,两者互相吸引,再将钢棒的另一端接近小磁针的南极,两者仍互相吸引 • C.将钢棒的一端接近小磁针的北极,两者互相吸引,再将钢棒的。20xx粤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1第3章第1节我们周围的磁象
相关推荐
s in θ 只适用于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的情况. (3) 实际应用不同 E = nΔ ΦΔ t应用于磁感应强度变化所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较方便: E= BL v s in θ 应用于导线切割磁感线所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较方便. (4) E 的意义不同 E = nΔ ΦΔ t求得的是平均感应电动势,当 Δ t → 0 时, E = nΔ ΦΔ t可表示瞬时感应电动势; E = BL v
方为地球北极 ),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它将( ) 图 3- 5- 4 • A.向东偏转 B.向南偏转 • C.向西偏转 D.向北偏转 • 【 答案 】 A [地球表面地磁场方向由南向北,带正电的粒子自赤道上空下落过程所受洛伦兹力可由左手定则判知向东,故 A正确. ] • 1.公式导出 • 如图 3- 5- 5所示,直导线长 L,电流为 I,导线中运动电荷数为 n,截面积为 S,电荷的电荷量为 q
力均不小于。 (三 )生活给水系统 本项目用水由 xxx 自来水供水管网供给 ,作为整个项目的生活及消防、绿化用水。 室内生活给水管采用铝塑复合管 ,压紧式卡套连接。 室外给水管道 DE≤ 50 采用热熔 PPR 管 ,丝扣连接。 DE100 采用给水 PPR 管 ,石棉水泥接口。 (四 )雨污排水系统 本项目采用雨污分流敷设 ,污水系统经化粪池沉淀后排入城镇污水管网。
A> UR电流表示数 IA= IR R 测 =UVIA>URIR= R 真 误差来源于电流表的分压作用 电压表示数 UV= UR 电流表示数 IA= IR+ IV> IR R 测 =UVIA<URIR= R 真 误差来源于电压表的分流作用 两种电路的选择条件 R 越大, UR越接近 UV, R 测 =UVIA越接近于 R 真 =URIR可见,为了减小误差,该电路适合测大电阻,即 R ≫ RA R
器的电场能转化成其他形式的能. 2 .对电容的理解 电容器电容的定义式为 C =QU,也可把此式进行变形,得 C=Δ QΔ U. 可理解为: (1) 电容器的电容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两极间电压为 1 V时,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2) 电容器的电容在数值上等于两极间的电压增加 ( 或减少 ) 1 V 时所需要增加 ( 或减少 ) 的电荷量;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