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粤教版语文选修第10课与尹师鲁第一书5内容摘要:

病好了吗。 修行虽久 ,然 江湖 皆昔所游 ,往往 有亲旧 留连 ,又不遇恶风水 .老母用术者言 ,果以此行为幸 .又 闻 夷陵有米、面、鱼,如京洛,又有梨、栗、橘、柚、大笋、茶荈 ,皆可饮食 ,益相喜贺。 昨日因 参转运 ,作庭趋 ,始觉身 是 县令矣。 其余皆如昔时。 江湖:水路 往往:处处,到处 留连:逗留 闻:听说 作庭趋:作了下级参拜上级的礼节 第四段:此行甚幸,让朋友勿挂。 第四段译文: 我在路上走了好久,但这些水路都是我往日曾游历过的,处处有老朋友和亲戚加以款待,又没有遇见大风大浪。 我的老母亲很相信算命先生的话,认为此次旅途一定是安宁顺利的,结果真是如此;又听说夷陵 出产 稻米、麦子、鲜鱼,就像开封、洛阳一样;还出产梨、栗子、柑橘、柚子、竹笋、茶叶等,都非常好吃,感到庆幸欣慰。 昨天, 因为 去 拜见 转运使, 行了下级对上级的参拜礼节 , 方觉得自己确实被贬这县令了。 其他的倒是和过去的都一样。 师鲁 简 中言 ,疑 修有 自疑之意 者 ,非他 ,盖惧 责人太深以取直尔 .今又思之,自决不复疑也 .然师鲁又云 暗 于朋友 ,此似未知修心 . 你给我的 便条 中说,担心 我 对自己的行为有些怀疑 , 其实倒没有别的事,(只是)害怕(落个) 责备别人太重,以博取忠直的名声。 现在我想清楚了,不再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 但是,你又说我对朋友 不了解 ,你的这种看法好像不了解我的心。 当与高书时 ,盖已知其非君子 ,发于极愤而切责 之 ,非以朋友待之也 .其所为何足惊骇。 路中来,颇有人 以 罪出不测见 吊 者 ,此皆不知修心也 .师鲁又云非忘亲 ,此又非也 .得罪 虽死 ,不为 忘亲 ,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第五段:答尹师鲁三疑 当初给高若讷写信时,我已经知道他不是一个君子,因为非常气愤才深切地 指责 了他,并非把他当朋友看待的。 他所作的事情又有什么值得我惊讶的呢。 沿途有不少对于我获罪感到意外并加以 安慰 的人,其实他们都不了解我的心意。 你又说我获罪连累母亲并非不孝,这又不对了, 即使 我获了死罪,也不能不孝啊。 这件事还须见面之后,再详尽地恳谈了。 阅读第 5段,思考:本段中作者回答尹师鲁的几个疑问。 各反映出作者什么态度。 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一 “ 疑修有自疑之意者 ” ——“今而思之,自决不复疑也 ” 二疑欧阳修 “ 暗于朋友 ” ——“此似未知修心 ”“ 非以朋友待之 ” 三疑欧阳修 “ 非忘亲 ” ——“此又非也 ” 、 “ 此事须相见,可尽其说也 ” 核心内容 : 在于解释自己并非 “ 暗于朋友 ” ,所作所为理智冷静,立场坚定,态度鲜明。 并无后悔之意。 五六十年来 ,天生此辈 ,沉默畏慎 ,布 在世间 ,相师 成风 .忽见吾辈作此事 ,下至灶门 老婢 ,亦相惊怪 ,交口议之 .不知此事古人日日有也 ,但问所言 当 否而已 .又有深相赏叹者,此亦是不惯见事人也。 可嗟世人不见如往时事久矣 ! 五六十年来,上天造就了这么一批人, 怕事谨慎 ,(这些人) 遍布 全国, 互相模仿形成风气。 忽然见到我们做这种直言的事,以至就连做饭的 老妪 ,也感到很惊异,互相议论。 却不知道这种事古人天天都在做,(他们)仅仅关注是 恰当 还是不对罢了。 还有人深深地赞叹我的行为,这也是见识不多的人。 可叹如今世人不能见到像古人那样的所作所为很久了。 往时砧斧鼎镬 ,皆是烹斩人之物 ,然士有死不失义,则 趋 而就之 ,与 几席枕藉 之无异 .有义君子在 傍 ,见有就死 ,知其 当然 ,亦不甚叹赏也 .史册所以 书之者 ,盖特 欲警后世愚懦者 ,使知事有 当然 而不得避尔 ,非以为奇事而诧人也 . 过去砧板、斧头、大鼎、大锅都是用来杀人的东西,可是有气节的人为了不失去大义,就上前去承受这些东西,跟 赴宴 、睡觉 没有区别。 坚持正义的人在 旁边 看到有人慷慨就义,知道他们 应该这样 ,并不十分感叹。 史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