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研究报告_化工_1内容摘要:

1、化工 行业分析报告(2002 版)2002 年 7 月 1 日目 录一、2001 年化工行业整体运行平稳, “三增两低”势态明显(一) “氮多磷少钾缺”制约化肥行业的平稳运行(二) “量多质低”成为农药发展的“瓶颈”002 年化工效益总体低位徘徊, “精细化工”增速加快(一)影响我国化肥行业发展的三大要素在于“原料、入世与政策”(二)农药企业的根本出路取决“技术创新”(三)化肥市场行业回暖、但反弹有限.体效益欠佳、局部亮点尤存(一)化肥类上市公司分化特征开始显现1、扩大主营、产品链生产、多角化经营2、技术打造成本优势业务带来新利润(二)发展主业与结构调整各有所长1、发展主业促进“盐湖钾肥“稳定 2、增长2、结构调整引领“云天化“初显成效(三)农药类上市公司产品左右效益1、传统农药产品上市公司整体微利2、菊酯系列产品上市公司受青睐3、植物生长调节剂带动“云大科技”业绩增长 业整体投资价值排序一、2001 年化工行业整体运行平稳, “三增两低”势态明显自去年以来,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石油价格下跌带动石化、化工各子行业增幅持续回落。 但就全年来看,工业增加值、生产量与进出口贸易仍然表现较好的增长性。 以2001 年 111 月份数据,全国化学工业(含石油石化)实现工业增加值 4059 亿元,同比增长 136%;无机化工、化肥、农药、合成材料等主要产品产量保持了持续增长;在增长的进出口贸易中,出口 3、增幅大于进口增幅,其中化肥与农药在国家努力扩大出口的政策引导下,出口量大幅增长。 “三增”的同时,伴随“两低”现象。 首先,多数产品价格走低,市场需求不旺。 其次,价格低导致了实现利润逐月降低,经济效益增幅出现前高后低态势。 尤其下半年下降更加明显,实现利润从 9 月份开始连续几个月出现负增长。 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下降、国内市场油价不到位及化工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从化工各子行业看,化肥行业与农药行业的效益要优于其他子行业。 下面重点探讨这两个子行业。 (一) “氮多磷少钾缺”制约化肥行业的平稳运行化肥行业在经过长达四五年的低迷之后,于 2001 年出现企稳迹象。 以 110 月份数据,氮肥亏损 4、同比下降 335%,磷肥亏损同比下降 405%;而钾肥业绩继续上升,利润总额同比较增长 383%。 去年国家给予大化肥企业减免增值税优惠政策,这也是致使大化肥企业短期内效益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从长远来看,我国化肥行业,特别是氮肥行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依然非常巨大。 1、化肥产量逐步增长,结构矛盾依然突出近年我国化肥产量统计 单位:万吨(纯养分)年份 化肥 氮肥 磷肥 钾肥 氮:磷:钾1996 271866 212362 57505 1998 1:027:00091997 274428 207453 64076 2998 1:031:00141998 287603 217932 66292 3379 1 5、:030:00161999 300126 232386 63607 4132 1:027:00182000 318573 239811 66303 12459 1:028:00522001(1 227000 1702 485 8387 年来,我国化肥生产基本保持稳定态势,以 2001 年 18 月份累计,全国共生产化肥 2270 万吨,同比增长 231%。 其中,氮肥产量 1702 万吨,同比增长 145%;磷肥产量485 万吨,同比较增长 425%;钾肥产量 8387 万吨,同比增长 935%。 生产合成氨2326 万吨,同比增长 08%,生产尿素 988 万吨,较上年同比下降 017%。 氮肥、 6、磷肥与钾肥是最基本的三大化肥品种。 我国化肥生产一直以氮肥为主,磷、钾所占比重较小。 从生产比例来看,氮:磷:钾约为 10:3:1,而我国农业生产所需的比较合理的氮:磷:钾应为 4:2:1 由于长期缺钾少磷,化肥利用率低下,影响农作物的养分平衡。 我国氮多磷少钾缺行业现状实 际 产 量 结 构0%钾 肥7%磷 肥21%氮 肥72%合 理 生 产 量 比 例氮 肥57%钾 肥14%磷 肥29%我国氮肥占化肥总产量的 70%左右,氮肥中尿素营养丰富,已逐步取代低营养的碳铵成为最主要的化肥品种。 目前,国内共有尿素生产企业超过 150 家,其中大型尿素装置主要从国外引进。 全国已共引进 30 万吨合成氨装置 7、30 套,其中 28 套最终产品均为妙算。 国内大型尿素企业如乌鲁木齐石化总厂产能达 120 万吨/年,盘锦辽河集团公司达 108 万吨/年。 2000 年,我国氮肥产量已达到 2398 万吨(以纯氨计) ,居世界第一。 其中实物尿素已达 3070 万吨。 尿素生产超出了市场需求,仅涉足尿素生产的上市公司就达 10 多家。 我国是一个磷矿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磷矿资源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湖北等地,山西化肥厂是国内最大的硝酸磷肥企业,其他的磷肥生产企业如山东鲁北企业集团总公司等。 目前,国内磷肥自给率为 70%左右,其余缺口需从国外进口。 至于国内钾矿资源,可谓非常贫乏。 我国钾肥供给能力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基本 8、以来进口。 目前,我国每年所需钾肥约 500 万吨,而消费缺口达 90%以上。 钾盐矿是钾肥最主要生产原料。 已探明的青海盐湖钾矿资源占全国总量的 97%以上。 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内最主要的钾肥生产企业,由其控股的上市公司盐湖钾肥的氯化钾生产量接近 40 万吨/年。 此外,上市公司南风化工也生产部分钾肥产品,为目前国内最大的硫酸钾生产企业。 总之,我国化肥行业的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在两方面:第一、肥以 1997 年停止尿素进口为标志,无论数量和质量,国产化肥者能满足农业要求(低浓度碳铵相对过剩) ,但由于生产原料成本高等原因,整体竞争力较差;高浓度磷复肥尚有一定缺口,1999 年进口磷铵占市场投放 9、量的 51%, 2000 年仍占到 35%左右;钾肥行业由于资源的限制,国产钾肥只占到市场投放量的 15%,钾肥市场主要靠进口解决。 第二、化肥产品结构跟不上农业发展要求。 国产化肥仍然以单元素肥料和低浓度肥料为主,目前国产化肥平均养分含量为 28%,还达不到美国 60 年代水平。 2000 年国产化肥高浓度产品产量占 其中高浓度的尿素占氮肥总产量的 高浓度的磷铵、重钙、复合肥只占磷复肥总产量的 普钙、钙镁当家的格局没有根本改观。 国产化肥的复合化施用率约为 20%,其中氮肥 10%、磷肥 30%,与发达国家氮肥 50%、磷肥 90%的复合化施用率有较大差距。 2、贸易状况改观,基础制约严重2001 年 10、我国化肥进出口贸易统计贸易量(万吨) 同期相比 贸易额(亿美元) 同期相比进口 110884 5% 1586 1%出口 28733 1471% 381 2112%2001 年主要化肥产品进口统计产品 进口贸易量(万吨) 同期相比尿素 24 减少 1 万吨磷酸二铵 32915 %氯化钾 51682 4%复合肥 22621 1395%2001 年主要化肥产品出口统计产品 出口贸易量(万吨) 同期相比 出口贸易额(亿美元) 同期相比尿素 12707 3226% 158 3895%磷酸二铵 4525 12155% 077 12047%复合肥 1148 9% 01739 9%我国化肥总供给大于总需求,从 11、 2001 年进出口情况来看,进口量下降,出口量大幅增长。 根据国家海关总署提供的资料分析,2001 年全国化肥进口 吨(实物量,下同) ,比上年下降 进口贸易额 美元,比上年下降 化肥出口 上年增长 出口贸易额 美元,比上年增长 分品种来看,进口贸易下降主要是钾肥、磷肥进口下降,出口贸易增长主要氮肥、磷肥出口增长。 2001 年,进口尿素 24 吨(实物量,下同) ,比上年减少 1 万吨,美元,比上年增加 美元;进口氯化钾 吨,比上年减少 进口三元复合肥 吨,比上年增长 进口磷酸二铵 吨, 由于国内化肥供大于求,化肥出口增加。 2001 年尿素出口 吨,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 三元复合肥出口 吨, 12、出口贸易额 美元,比上年分别减少 磷酸二铵出口 吨,出口贸易额 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 我国磷矿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湖北三省,三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65%以上。 化工硫铁矿资源短缺,又主要集中在安徽、广东、四川、江西、内蒙五省,五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 60%以上,化肥优质原料煤主要集中在山西省,氯化钾主要集中在青海省。 因此,化肥原料运输受铁路严重制约。 其次,我国化肥行业技术装备整体水平不高。 氮肥行业除引进的大型装置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外,其余均相当于国际 60代的水平;磷肥行业引进的先进大型装置能力只占 15%左右。 此外,部分化肥企业处境十分艰难,资金严重短缺,市场机制不健全,化肥市场无序竞争较 13、为严重。 化肥行业整体扭亏仍将是比较长期的过程。 (二) “量多质低”成为农药发展的“瓶颈”从 2001 年统计数据看,农药行业整体效益增长,110 月份利润总额同比较增长24。 5%。 其中,原药制造增长 12%,制剂增长加快,达 53%。 由于上市公司以原药生产为主,因此上市公司业绩平均增长幅度要小于行业的平均增长幅度。 某种意义上说,去年农药行业的效益增长主要得益于农药市场环境的好转,而并非农药产业本身竞争力提升的结果。 从行业发展的现状看,我国农药产业面临的形势依然非常严峻。 1农药大国基本确立农药可分为杀虫剂、杀菌剂及除草剂三大类数百个品种,此外还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等。 杀虫剂分为有机氯杀虫剂、有机磷 14、杀虫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及菊酯类杀虫剂等;杀菌剂有有机硫杀菌剂、无机磷杀菌剂、磷杀菌剂、抗生素等;除草剂包括酰胺类除草剂、苯胺类除草剂、有机磷类除草剂。 经过 50 年的发展建设,我国现已基本形成包括原料、中间体、原药生产、制剂加工、科研在内的农药工业体系。 据初步统计,我国现有农药生产企业近 2000 家,其中原药生产厂家约 500 家,制剂加工企业 1600 家。 我国农药产量已有1995 年的 35 万吨增至 2000 年的 60 万吨;生产品种已达 200 余种,覆盖了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主要类型,基本上满足了我国农业生产的需要,而且好友部分出口。 目前,我国农药产量居世界第二。 我国农药大国地位基本确立。 从世界农药发展格局看,未来 10 年,中国、印度、部分南美和亚太其他国家将成为新兴的世界农药市场。 受政策、经济增长、人口增加诸多因素的驱使,上述地区在 90 年代所展现的平均市场增长率在未来将继续保持,其中最重要的两个增长市场为中国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