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语文版语文必修五第1课论雅俗共赏1内容摘要:

雅俗共赏 》 、 《 语文影响及其它 》 等著述。 1947年,他为北平当局任意捕人发表抗议书,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 1948年 6月,他签名抗议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在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拖了十几年的病体再也经受不住煎熬, 1948年 8月 6日,胃病复发, 8月 12日于北平病逝。 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 毛泽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给予称赞,赞扬他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朱自清的一生,是从作家到学者的一生,在他有限的生命中,他始终把自己的研究工作与文学创作和鉴赏活动紧紧联系在一起,身后留下著作二十余种,约二百万言,这是留给后人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 “雅俗共赏 ”是一个在文艺界出现频率很高的词。 孰雅孰俗,以什么为界限,雅与俗能否真正平等,历来争论不休。 读过朱自清先生的 《 论雅俗共赏 》 ,你会豁然开朗。 用他给我们的思维钥匙,开启我们的疑难之锁,相信会有所收获。 移居 陶渊明 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怀此颇有年,今日从兹役。 弊庐何必广,取足蔽床席。 邻曲时时来, 抗言 谈在昔(对面交谈 )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赏析 这是作者写搬家以后和知心朋友朝夕欢叙的情景。 首先,陶渊明写道了移居的理由:不是出于迷信的原因,为了挑风水,而是因为那里有很多心地质朴的朋友,很乐意和他们朝夕相处。 而且,这次移居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很早就有打算的,从“怀此颇有年”中不难看出。 诗的后半部分则写实对移居后生活的描写,集中在物质层面和精神层面。 作为一个隐士,陶渊明的物质条件并不好,他对自己新居的描述是“取足弊床席”,简陋之极;但同时,他的精神生活是非常丰富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对于一个文人来说,能够这样,夫复何求。 这里,我们不难看出诗人坦荡的襟怀,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