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民俗文化第一单元北京的春节共37张ppt内容摘要:

第 18页 ) . 完成 《 学习与评价 》 中散文阅读 《 老北京的小胡同 》。 完 附 :春节习俗 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 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 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 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 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 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 民谣中 二十三,糖瓜粘 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 官三民四船家五 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  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 灶王爷 神位。 人们称这尊神为 司命菩萨 或 灶君司命 ,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 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 ,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 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 灶王奶奶。 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 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 东厨司命主 、 人间监察神 、 一家之主 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 两旁贴上 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 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 送灶 或 辞灶。 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  扫 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 迎春日 ,也叫 扫尘日。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 扫房 ,南方叫 掸尘。 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 ,由来已久。 据 《 吕氏春秋 》 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 尘 与 陈 谐音,新春扫尘有 除陈布新 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 穷运 、 晦气 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 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 ,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 《 后汉书、礼仪志 》 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 神荼 、 郁垒 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 《 宋史、蜀世家 》 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 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39。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39。 ,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