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20xx学年福建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六年级下册内容摘要:
,它是怎么画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出示课题:第 7课 海龟搭积木 二、 Logo 命令的两种执行方式及过程的命名 1. 引导学生谈对 logo 命令执行方式之命令方式的认识,教师适时评价及 总结。 2. 运行过程 fangzi(该过程能画出美丽的房子),引导学生思考 ( 1) 老师运行的命令是 logo 内部命令么。 ( 2) 图形“房子”的出现方式跟我们平时画这类复杂图形时有什么不一 样。 3. 引导学生发表见解决,教师适时评价总结:房子图形的绘制, logo 命 令的执行方式执 行的基本单位是过程。 过程是冠以名字的一组 logo 命令的集合,它可被定义、编辑、保存,也可以被反复调用。 4. 讲授 logo 过程名的命令规则: 5. logo 过程名是由字母、数字及一些特殊符号组成的字符串。 6. 名字内不允许插入运算符号、关系符号、括号与空格。 7. 不允许使用 logo 内部命令作为过程名 三、不带参数的 logo 过程的定义及调用 命令窗口搪行 edit 命令, 打开编辑器,显示房子过程源代码,讲授不 带参数的 logo 过程定义要领: ( 1) 过程的第一行为过程头,以 to 开头 ,后跟过程名(中间用空格间隔) ( 2) 中间部分为过 程体,它由解决一个问题的具体命令成。 ( 3) 最后一行是过程尾,用 end 命令表示过程结束。 引导学生在命令窗口中执行 edit,观察弹出的 logo 编辑器与刚才老师所展示的编辑器有何区别。 引导学生发表见解,教师适时评价。 引导学生在打开编辑器中定义过程 zfx,定义完后按 f2 保存。 观察窗口的提示。 引导学生尝试命令窗口调用 zfx,观察图形窗口出现的图形并注意海龟的方位。 PPT 出示 P40 页图 7- 3,引导学生尝试对照着目标完成“俄罗斯方块”图形的绘制。 展示学生 作品 品,引导其讲明画图思路,教 师适时评价。 四、带参数的 logo 过程的定义及调用 请大家看大屏幕,咱们一块来学习几个技巧:(老师边讲边演示) 带参数的过程的格式: TO 过程名:参数名 过程体 END 小结: ( 1) 、过程名与参数之间要用空格隔开; ( 2) 、参数名要以冒号 “ : ” 开头,它是参数的标志; ( 3) 、过程头的参数名与过程体内的参数名要一致。 好的,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现在咱们分成几个组(根据位置以 3 人一组), 同学们之间互相讨论着来共同完成例子一的操作,每个组选出完成最快的作为组长,一会来大屏幕上演示并协助其他同学完成,希望大 家争做小组长。 ppt 出示 P41 图 7- 4 说明“哑铃”中正多边形边长及长方形的长分别是多少步,引导学生分析画图思路,教师适时评价。 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其说明画图思路,教师适时评价。 讲授 logo 程序文件保存: ( 1) 、学生自学文件保存的操作步骤。 ( 2) 、发现 logo 程序文件与 logo 过程的区别。 五、总结与评价 引导学生交流本课所学知识 并对 P42 活动评价内容进行自我评价 教学反思: 第 8 课 欣赏分形图 教学目标: 1.知道 Logo 分形图形具有自相似特性。 2.知道在命令窗 口执行命令 SS可使海龟绘图状态转换成图文混合状态。 3.能用不同的参数调用同一带参数分形过程,体验分形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4.通过观察几个分形图形及对应的调用命令,初步感悟参数与递归次数之间的规 律,并尝试用所了解的规律选择合适的参数画出给定的分形图形。 教学重点: (1)Logo 分形图的自相似特性。 (2)用不同的参数调用同一带参数分形过程,体验分形图的不同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参数与递归次数之间的规律,选择合适的参数画出给定的分形图形。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3分钟 ) 1. ppt 出示 几张自然界中的分形图,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是否有一些局部和官的整体十分相似 ? 2.引导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适 时评价。 3.小结:在自然界中,许多景物都 在某种程度上存在自相似性,即它们中的一个部分和它的整体或者其他部分十分相似。 在数学界,有一门研究无限复杂但具有一定意义下的自相似的图形和结构的几何学 —— 分形几何学。 正是在分形几何研究成果的支撑下,海龟也能画出许许多多有意思的分形图形。 4.出示课题:第 8课欣赏分形图。 二、欣赏海龟分形图,体会自相似性 (8 分钟 ) 1. ppt 出示 P44 图 8— 2 左上角的正 五边形分形图。 讲授:这是一个由正五边形围成的分形图,其中,五个最小的正五边形围成一个中等大小的正五边形轮廓。 其实,中等大小的正五边形都是在海龟的抬笔状态下由五个最小的正五边形围成的。 而五个中等大小的正五边形同样又围成了最大的正五边形,这个最大的正五边形也是在海龟的抬笔状态下围成的。 从图形的轮廓上看,三种大小的正五边形都是“正五边形”轮廓。 从图形的画法看,中等大小的正五边形和最大的正五边形都是调用一个个最小的正五边形而围成的。 2.引导学生观察图 8— 2 的其他分 形图,体会其自相似特性。 3.引导学生发表见解,教师适时 评价。 4.小结分形图的重要特性:分形体 的局部与整体是相似的。 分形体内任何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在一定程度上都是整体的再现和缩影。 三、 体验用不同的参数值调用同一个带参数的过程 (9分钟 ) 1.将 Logo 程序文件 “ 第 8课. lgo” 发送到学生电脑中,演示加载该文件的方法。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提示通过实 际操作完成教材 P45 图 8— 3 中各图形的 绘制并在图形下方的下划线上填上相应的数字, ppt 出示操作提示: (1)画完一个图形后,可用键盘输 入命令 SS 并按回车键,让命令窗口重新出现。 (2)如果在画图的过程中,出现 “重绘缓冲区已满,部分图形将被丢失”提示,只要单击“确定”按钮,海龟将继续画图。 (3)如果把一个圆形中 “ 粘着 ” 三 个比它小一级的圆形作为一个级别的话,观察每个图形的级别数与调用带参数过程命令中第二个参数数值之间的关系。 (4)思考调用带参数过程时第一个 参数起什么作用。 3.引导学 生发表见解,教师适时评价并小结: (1)第一个参数能控制圆形的大小, 数值越大,所画图形中最大的圆也越大。 (2)第二个参数的值也就是分形图形 的级别数,参数值越大,分形图越复杂。 四、海龟画“风吹树” (13 分钟 ) 1. ppt 出示教材 P46 图 8— 5,引导 学生观察: (1)从下而上,各棵树树枝的高度 和粗细有什么变化趋势 ? (2)从左到右, “ 风吹树 ” 的方向各 有什么不一样 ? 2.引导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适 时评价。 3.引导学生加载程序文件 “ 第 8 课. lgo” ,并按 P46 提示画出图 8— 5各 棵“风吹树”,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尝试: (1)保持第一个参数值不变,改变 第二个参数的值, 观察“风吹树”图形的变化情况。 (2)保持第二个参数值不变,改变 第一个参数的值,观察“风吹树”图形的变化情况。 4.引导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适 时评价与小结: “ 风吹树 ” 过程 “tree :b :f” 是带有 两个参数的带参数过程,其中,参数 b 代表着树枝的长度,同时又代表着树枝的宽度 (是同级树枝长度的六分之一 ); 参数 f 表示风的大小, f 值为 0时表示无 风, f值为正数时表示刮西风,数值越 大,代表风刮得越大, f 值为负数时表示 刮东风,数值越大,代表风刮得越大。 5.引导学生完成教材 P46— 47步骤 1, 2, 3。 ppt 提示:请观察各图形最左 侧树枝的条数,对比实现该图形的过程调用命令的第一个参数的数值,找出它们之间的数值关系。 6.引导学生发表见解,教师适时评 价及小结: 各图形最左侧的树枝的条数是过程 调用时第一个参数值的六分之一。 如图8— 6,最左侧树枝有 2条, 调用时的第一 个参数值为 12。 7.引导学生运用刚刚总结出来的规 律完成 P47 图 8— 9 各 “ 风吹树 ” 的 绘制。 8.展示部分同学作品,引导其说说 第二个参数数值选择的理由,教师适时评价。 五、创新活动 (5 分钟 ) 1.发送 Logo 程序文 件 “ 分形. lgo” 到学生电脑中。 2.引导学生加载该程序文件,执行 图 8— 2中每个图形下的调用带参数过程 命令,体验分形之美。 六、总结与评价 (2 分钟 ) 1.引导学生针对 “ 分形图的特征 ” 、“调用带参数过程时参数所起的作用”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适时评价。 2.引导学生依据 P48 活动评价内容 进行自我评价,将评价结果反馈给老师。 教学反思: 第 9 课 认识机器人 教学目标:。 ,了解机器人的 基本结构,撩开笼罩在机器人上的神秘面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机器人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了解机器人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了解机器人的应用情况及价值。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福娃机器人》视频片断 :你知道刚才视频中出现的主人公的名字吗。 它为什么会受到人们的如此关注。 :视频中出现的主人公是福娃机器人 — 晶晶。 2020 年北京奥运会前夕,福娃机器人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首次亮相,就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究其原因,是福娃机器人不仅能 歌善舞,会 12 门语言,承担机场候机楼出港入港、行李提取、问讯、引导等多项工作,而且还具有全方位视觉处理判断能力,能进行双向语音信息的交互传输;与人类相比,具有更强的耐力,可以做到 24小时连续工作,因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收到人们的普遍欢迎。 :第九课 认识机器人 二、 感受神奇的机器人 :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机器人。 它们有什么功能。 :展示各种机器人图片或玩具模型,引导学生观察。 P49 的“学习任务”内容,观察“开阔视野”中的机器人图片,解读其中的文字说明。 、 导学生回答问题,并给予补充。 : ( 1)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追求工作效率的同时,也更加关注工作环境是否危及人身安全,因此机器人代替人们完成枯燥、危险、劳动强度大的工作是大势所趋,其优势也是日益显现。 ( 2) 机器人的外观形态酷似人类,但也不尽然,其外观形态也呈现无穷变化的趋势,如教材中所描绘的,有狗、鱼、球、人、蛇等不同形态。 三、 认识机器 【什么是机器人】 P51~P52“什么是机器人”的内容。 :什么是机器人。 机器人为什么越来越受人们的亲睐。 播放《什么是机器人》视频片段,引 导学生观察、思考,说一说自己所了解的机器人与专家介绍的机器人有什么不同。 ,对学生的问题予以必要、适当的补充。 : ( 1) 从机器人问世至今的几十年时间里,机器人的技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飞速发展,并向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所渗透,机器人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机器人的。xx-20xx学年福建小学信息技术教案六年级下册
相关推荐
,断其左 股。 解释加线的词古今意义 虽 欲长侍足下(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 可以 解燕国之患。 (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肯定的能愿动词) 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携带的东西) 夫人 之力不及此。 (古义:那人;今义:丈夫的妻子) 少 假借 之(古义:宽容,原谅;今义:借助。 ) (古义: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贫穷困苦)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古义
运动的物体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着一条直线运动 ,既不会停下来 ,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 . 笛卡儿 (Descartes,15961650) 牛顿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Newton,16421727) 重要著作: 《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牛顿简介 • 详见 《 教与学 》 P86牛顿生平 • 、成绩差,动手能力强 •
学习的能力和 创新精神。 利用课堂、 早晚自习 和 其他零碎 时间进行辅导,确保学习时间和质量。 课后 设计一些易于操作的英语活动 让学生 参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经常 对 优生进行思想教育,找差生谈话,提高他们学习的 热情。 并根据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特长布置适当的教学任务让其完成,让学生教学生。 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生帮助差生,以照顾个别差生的发展 ,同时提高优生。 2 / 2
度第一学期大班教学总结篇三 8 20172018 学年度第一学期渐渐远去,新的学年已经开始。 人们常说,学会思考就意味着不断进步。 回顾自己去年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积极地反思和总结,希望能对今后改进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语言方面 创情境,重积累,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由于之前一直担任小学的语文教学工作,所以我深知要想使孩子学好语文,首先要对语言产生浓厚的兴趣。 因此
,有些班级还利用多声部的节奏练习主动改编成了简单的节奏乐器合奏。 效果很好。 二,利用三分之一的课时学习音乐教材,本学期学习了教材中的规定演唱曲目,把教材中的欣赏课作为了重点进行了学习,还进行了配乐诗朗诵等音乐活动。 我把教材是当作了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把教材内容根据实际情况做了必要的调整和删减。 三,是利用最后三分之一的课时为了配合学校每年一次的新年音乐会排练曲目,进行复习和音乐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