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内容摘要:
—李大钊 《 庶民的胜利 》 ① 引文中的 “ 新纪元 ” 、 “ 潮流 ” 分别指什么。 “新纪元 ” 是指十月革命, “ 潮流 ” 指的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潮流。 ② 为什么说 “ 新纪元的创造 ” 是艰难的。 “ 这个潮流 ” 是不可抗拒的。 因为这个革命是一个新生事物,革命必然遭到世界资本主义势力的反对,因而是艰巨的,但社会主义革命必然取胜,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 “ 这个潮流 ” 是只能迎不可拒的。 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传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李大钊 传播: ① 1919年,李大钊发表 《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 ,比较全面的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②成立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北京的“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 、湖南的 “ 俄罗斯研究会 ” 等 五四运动的促进 陈独秀 毛泽东 邓中夏 蔡和森 瞿秋白 周恩来 四、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传入: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李大钊 传播: 五四运动的促进 影响: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小结: 初期 后期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兴起 传播社会主义思想 (十月革命以后) 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新文化运动的发展阶段 : 1.新文化运动产生的基本条件不包括 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B.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民主政治 C.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持统治 2.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 A.主张民主制度 B.倡导学习西方 C.反对尊孔复古 D.坚持反封建 3. “ 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 ” ,。华师大版历史第五册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相关推荐
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上鸡鸣而起,日晡( bū)乃罢,览阅奏章,尤不能尽。 —— 《 戊戌政变记 》 梁启超 问题三: “ 举国 ” 如何理解。 试用一句话来概括新政出台后人们的反应。 有人认为,变法内容反映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愿望与要求,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 但也有人认为,变法内容是一种落后的体现。 戊戌变法内容之:各抒己见 四、变的内容 类别 作用 局限性 政治方面 经济方面 文教方面 军事方面
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 雅尔塔会议影响 • 积极:协调盟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行动,加速战胜法西斯的步伐。 • 消极: 体现大国强权意志,出卖弱小国家利益; 依据会议基本原则,二战后,美苏重新瓜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苏争霸的新格局。 最后的胜利 • 意大利: • 德国: • 日本: 1945年 8月 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 1945年 9月 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
一次大战后建立的一个国际性的机构。 美国总统威尔逊是国际联盟的发起人。 巴黎和会经过激烈争吵,把它列入凡尔赛和约的第一部分。 盟约规定国际联盟行政权由全体会员国代表组成的大会和行政院行使,行政院由美、英、法、日、意五个常任理事国和由大会按期选出的四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 于 1920年 1月成立的国际联盟,总部设在 日内瓦。 美国参议院拒绝对凡尔赛和约的批准,美国因此未加入国际联盟。
.左宗棠 D.张之洞 3.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洋务运动,以 “自强” 为目标创办的企业有( ) ①安庆内军械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南通大生纱厂 ④福州船政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B B ( A ) • 5.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眼看世界的着眼点主要表现在 ( ) • A.军事技术方面 • B.历史地理方面 • C.社会制度方面 •
烈的海军军备竞赛,矛盾日益尖锐。 召开 为缓和矛盾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由美国发起,美英日法意中比荷葡九国于 1921——1922年在华盛顿召开会议。 表现 ① 签订 《 四国条约 》 体面地埋葬了英日同盟,解除了英日联合对 抗美国的威胁; 在华盛顿会议上,美国成了最大的受益者,英日力量大大削弱,这表现在哪里。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归纳会议的相关内容 ② 签订 《 五国海军条约 》
绽,于是成了沙皇统治威严的象征。 …… 世纪之交的俄国农民的生活是十分贫苦的。 在 1861年获得解放后,农民们被迫为以前给地主耕种的土地支付捐税。 加上人口的增加、高额的地租和频繁的饥荒,许多农民的生活条件比以前恶化了。 ── 《 人类文明图鉴 〃 战乱中的世界 》 材料三: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 …… 由于许多历史原因(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