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选修2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内容摘要:
列宁与克鲁普斯卡娅 2. “一国胜利说 ‛ 的形成 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发展进程上 , 列宁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突破 , 即社会主义 不可能 同时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 , 而 只能首先在经济不很发达但矛盾尖锐,又具备了一定主观条件的国家取得胜利。 ( 1)理论的提出: 1915年列宁写了 《 论欧洲联邦口号 》 提出 ‚ 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 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 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 ‛ 1916年 《 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 》 又做了阐述。 分析了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 A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的加剧; B社会矛盾尖锐; C资产阶级的性质不能进行资革命; D无产阶级迅速发展壮大且有无政党领导。 ( 2)理论的胜利。 1917年 2月俄国发生 ‚ 二月革命 ‛ (资组建临时政府) ── 列提出 ‚ 四月提纲 ‛ 《 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 》 主要思想: A提出革命和平发展方针; 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 1917年 11月 7日起义成功 , 当晚宣告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苏维埃政府成立。 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列宁更加明确认识到落后国家超越资本主义发达阶段使可能的。 列宁在清理地球 ( 3) 理论的证明:二战后 , 欧亚一系列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 进一步证明列宁关于不发达国家可以越过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走上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第二节: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 一 ) 实行战时共产主义的背景: 1918年 4月俄与德国签定布列斯特和约。 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了。 列宁在 《 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 中提出管理俄国 , 提高劳动生产率。 1918春 , 1920底 , 帝国主义武装干涉 ,。新人教版政治选修2列宁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探索
相关推荐
投资预期可以取得的利润率。 可理解为预期利润率。 只有当预期利润率至少等于利息率时,资本家才肯投资。 但资本家考虑到由于产品的增多,售价会下降,从而造成未来预期的利润率降低,预期的资本边际效率是递减的,因而投资需求也会不足。 人们不爱花钱 资本家信心不足 利息率是由货币需求和货币的供给决定的。 中央银行可以多发货币,降低利息率,但不会为零,利息率总会保持一定的高度。
从表 11可以看出英国生产小麦的劳动生产率为50/150,生产布的劳动生产率为 20/50;法国生产小麦和布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 1/2和 1/5,英国在布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法国在小麦的生产上有绝对优势。 根据绝对优势理论,英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布,而法国应把全部生产要素都用于生产小麦。 ㈡ 自由贸易与绝对成本学说 表 2:国际分工后各国劳动投入和产出 小麦 布 劳动日数 产量(吨)
起两极分化 (淘汰作用 )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 ( 1)货币的起源和本质 第一阶段 简单价值形式 • • 等式左端的商品“ 绵羊 ”处于主动地位,它的价值在斧子这一商品上相对地表现了出来,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 处在相对价值形式上。 • 等式右端的商品 斧子 则处于被动地位,用它自己的商品体表现出 绵羊 的价值,起着等价物的作用, 处于等价形式上。 第二阶段 扩大价值形式 第三阶段 一般价值形式
意义 成为科学 揭示趋势 两面性 马克思的 剩余价值理论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 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的含义 方法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剩余价值的实现 产业资本循环 阶段、形式 加快资本周转速度 社会化生产要顺利 保持比例 影响因素 剩余价值的分割 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 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分割 剩余价值理论的意义 揭示了目的、实质 揭示了关系、对立,有重要意义
央和地方财政对参合农民的补助标准由40元提高到 80元。 从今年 1月 1日起,再连续三年进一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 具有公益性质的博物馆、纪念馆和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今明两年内全部向社会免费开放 • 但是仅仅注重生产力的发展,并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 经济发展并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良药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 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
A项不正确。 B项不属于 “ 唯物论 ” 观点,不能选择; C项中的 “ 各种唯物主义 ” 的说法错误。 二、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含义: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 变化和过程。 • • (1)物质 离不开 运动。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运动是物质的 固有属性 和 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 • (2)运动 离不开 物质。 运动是 物质 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