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内容摘要:
0年京沪高铁投资 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 1200万吨水泥的需求,提供近 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 这表明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解析 】 本题考查联系的特点,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不管是自在事物的联系还是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 据此可以排除②③,故选 C项。 • 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 本土化 ” ,打破了 “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 的观念。 农艺师能使洋菜 “ 本土化 ” ,是因为 • A.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 • B.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 • 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 • 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 • ( 2020全国卷 江西卷、湖北卷) 材料二: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历来重视粮食生产。 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农业,形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的专业化集中生产格局。 近年来,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突破了 5亿吨。 我国粮食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以世界 7%的耕地,保证了世界 20%以上人口的粮食需求。 • ( 6)解决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观点加以说明。 ( 12分) • ( 6)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处于联系之中。 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其状况影响粮食生产与社会发展。 人的活动受自然规律的制约,无视人与自然界联系的客观性、条件性,对自然改造不当,也会影响粮食生产和社会发展。 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才能促进粮食生产和社会发展问题的解决。 (2020四川 )交通为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古今中外,人们都十分重视交通建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国民经济各部门存在密切联系。 据测算,建设 1公里高速公路要消耗钢材 500- 1500吨、水泥 4000~ 12020吨,平均消耗沥青 1900吨。 新增 100亿元投资可带动 400亿元的投资规模。 在建设周期内每亿元高速公路建设可创造就业岗位 3900个。 2020年,我国铁路建设投资 6000亿元,消耗钢材 2020万吨、水泥 亿吨,可创造 600万个就业岗位,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可达 分点。 材料 2:交通运输是制约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在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过程中,着力打造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 2020年四川省境内新开工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1087亿元,开工建设高速公路项目总投资 767亿元。 2020年四川省交通建设预计完成投资 580亿元。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说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正确性。 【 解析 】 先要审清所用知识范畴 ——普遍联系的观点,然后迅速再现有关普遍联系的知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等,依据材料选取论点。 作答时,要 “先理论,后材料 ”。 【 答案 】 (1)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四川省针对其在西南地区的区位特点和省情,发挥交通建设的带动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了事物的联系。 (2)事物的普遍联系和相互作用,推动着事物的发展。 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四川省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将会创造新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四川和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 2020广东, 40) 根据下述材料,运用 《 生活与哲学 》 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1:地球孕育了生命,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 2l世纪地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 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耕种放牧导致土地沙化,沙尘肆虐;过度消费加剧空气污染,物种退化。 ( 1)结合材料 1运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态问题。 ( 9分) 【 解析 】 在回答本题是注意挖掘题目材料中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还要注意在运用哲学知识回答问题时,必须密切联系材料,做到理论与实际的相互辉映。 【 答案 】① 从联系的普遍性看,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利用自然,导致生态环境恶化,与人类没有重视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有直接关系。 ②从联系的客观性看,地球生态系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联系。 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必须从事物客观联系中把握事物,不能肆意掠夺、破坏自然。 ③从联系的多样性看,生态环境问题的表现千差万别,人们往往从短期利益出发,只看到直接的、表面的、眼前的联系,忽视间接的、本质的和长远的联系,这加剧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危机。 【 点评 】 材料中涉及到了人 —— 自然环境 —— 经济利益的各种关系,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 原理内容 】 : ( 1) 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 2) 联系是客观的。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方法论 】 :(总) 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1)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 2)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重点) ★ 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 运用说明 】 : 材料语言特征:如果考题材料中出现 “关系到 …… ,关系到 ……” 、“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正确处理 XX、XX和 XX的关系”、“统筹 ……” 之类的语言,大都能体现联系的观点。 用途: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 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正确处理 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 的关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五个统筹” ;中国共产党的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关系 ;载人航天是一个 系统工程 等等。 【 原理内容 】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 方法论 】 (总)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具体):既要注重 客观条件 ,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 主观条件 ;既要把握事物的 内部条件 ,又要关注事物的 外部条件 ;既要认识事物的 有利条件 ,又要重视事物的 不利条件。 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 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有关联系的原理 •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看问题 世界观 方法论要求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客观性要求我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 注意分析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 一切以时间、条件、地点为转移。 •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考点 3: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注意几个理解要点: “整体”指什么: 在 空间 角度是“全局”,在 时间 角度是“发展的全过程”。 “谁决定谁”: 是整体决定部分,而不是部分决定整体。 书上所说的 “处于关键部位的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 “关键的部分决定整体。 ” 应注意加上 “甚至” 二字,这只能理解为部分对整体有影响作用。 整体和部分的角色是相对的,可以转化的 :比如“班级”对于同学个人而言是“整体”,而对于“学校”而言是“部分”;但二者的转化是有条件的。 ( 2)方法论要求: ①应树立 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②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局部 全局 提示:把握关键词:①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关键词: 从全局着眼、国家利益、整体系统地看问题等; ②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关键词 :西部开发、在国民经济中搞好某一产业、搞好某些地方(振兴东北)、调整经济结构、人的某一器官对健康的影响、集体的某一部分。 【 运用说明 】 :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一事举而三役毕;一招不慎,全盘皆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两个大局;树立全国一盘棋思想,反对地方保护主义;反对民族分裂势力,实现祖。新人教版政治必修4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相关推荐
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材料共同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启示我们必须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3)人民群众是 社会变革 的决定力量 ① 人民群众 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 主力军。 在阶级社会中 ,生产关系的变革 , 社会制度的更迭 , 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D、哲学决定历史进程 ,推动时代前进 B 2被推翻的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曾经哀叹:是伏尔泰和卢梭毁灭了法国。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 ) A. 哲学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指导社会变革。 B. 哲学对社会变革具有决定作用 C. 启蒙运动使欧洲文化发展达到了顶峰,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D. 哲学为社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恩格斯指出
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人头脑中的活动,因此,这些都体现了人能够能动地认识这个世界。 或者说人的意识能够反映这个世界。 多媒体展示抗震救灾的案例,做个过渡。 说明人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还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二、人能够能动地改造 世界 首先将整个世界划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 具体指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详细讲解含义,并指出这种指导具有双重性,它可能是正确的指导
又 与时俱进 的科学理论。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 重大战略思想。 最新: 内容上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 集中体现 ; 意义上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 重要指导方针 ; 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三) 是党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 继承和发展 ; 二、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产生 (二)基本特征
华佗为什么要研究麻醉药。 华佗对麻醉药的认识是怎么来的。 从中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吃一堑,长一智 为了学游泳,就得下水 钓久知鱼性,樵多识树名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也。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你要有知识
本的外国留学生共有 15万多 人 ,其中中国留学生人数 约 人 ,占总数的 %。 去年来华留学人数首破 20万, 韩、美、日 名 列前三位。 去年共有来自 189个国家和地区的 万各类来华留学生,比 2020年增加 27996名。 新中 国成立 60年来,我国累计接受来华留学生 146万 人次。 自 1978开放到 2020年底,中国各类留学回国 人员已近 39万。 %的部属高等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