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化学选修2高中化肥与农药之一内容摘要:

, 农药的发展变化情况。 世界上因病害、虫害和草害所造成的粮食减产约占产量的 30%40%,化学防治在综合防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寻找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克服害虫的抗药性,需要不断的研究发现新物质来解决这些问题。 杀虫剂与虫害的防治 阅读与思考:第 2自然段总结防治虫害的方法有哪些。 人们为寻找高效 、 低毒 、 低残留的农药经历了哪些过程。 与农药有关的元素在周期表的什么位置。 天然物质防治虫害 ( 如燃烧艾嵩 、 烟草等 ) → 化学方法防治虫害 ( 含砷 、 硫的无机物 → 含氟 、 氯的有机物 → 含磷有机物 )。 第一代农药:天然产物和无机物;第二代农药:有机氯类 、 有机磷类 、 氨基甲酸酯类;第三代农药:拟除虫菊酯 、 特异性农药。 周期表右上角 , 非金属区。 拟除虫菊酯:指 一 类 结 构或 生 物 活 性类 似 天 然 除虫 菊 酯 的 仿生农药 , 是在 仿 造 天 然除 虫 菊 花 有效 成 分 及 其化 学 结 构 的基 础 上 发 展起来的高效 、安 全 新 型 杀虫剂。 70年代后以研究从天然除虫菊科植物中提取的除虫菊酯杀虫剂为契机 , 开始了天然源农药的研究 , 人们不但实现了它的合成 , 又以它为先导结构进行了仿生合成 , 已知制出的多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杀虫效果甚至大于过去的某些农药数倍到数十倍 , 而且是低毒 、用量少 、 低残留农药。 此外 , 科学家们不但研制出昆虫绝育剂 、驱避剂等药物 , 而且还从昆虫体内分离出多种包括性 、 食物及产卵的引诱剂。 极少量这类药物 , 在诱捕阱的配合下 , 一次可捕杀大量害虫。 近年来出现一些作用机理特殊的农药如: 1996年投入市场的 “ 新奇农药商品 ” 是第一个植物活化剂或称植物引发剂 , 它本身并无抑菌和其它生物活性 , 施用后却能使植物体内获得内吸性抗性(简称 SAR), 以抵御真菌性病毒侵入。 又如昆虫甲壳素抑制剂氟铃脲能通过抑制形成昆虫壳体的甲壳素的生成来杀死害虫 , 但它却是对环境高度安全的 , 为此它和另外两种农药即:除草剂二氟吡隆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双苯酰肼共同获美国总统绿色化学奖。 在自然界中 , 由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占植物病害总数的 80% 以上 , 1845年前后 , 一种由霉菌导致的马铃薯晚疫病在欧洲大泛滥。 这种病以飞快的速度传播着 , 使欧洲 5/ 6的马铃薯被毁坏。 那时欧洲人以马铃薯为主要粮食 , 马铃薯晚疫病致使北爱尔兰的 800万居民处于饥荒之中 ,100万人被饿死 , 或因身体虚弱生病而死。 1879年 , 葡萄霜霉病在法国的葡萄园中大流行 ,这也是由霉菌引起的病害 , 它严重毁坏了法国各地的葡萄园 , 使誉满世界的法国的葡萄酒酿造业一度陷于停顿。 病害和草害的防治 • 波尔多液是最早的 保护性杀菌剂 之一,是一种广谱无机杀菌剂,是由硫酸铜和石灰乳混合而成的一种天蓝色胶状悬浮液。 杀菌的主要成分是碱性硫栈铜,粘着力强,药液喷在植物表面可形成一层薄膜,不易被雨水冲刷,残效期长。 而内吸性杀菌剂能渗入植物组织或被植物吸收并在植物体内传导。 多数为单向向顶传导,而少数药剂可以双向传导。 这类 内吸性杀菌剂 保护植物免受病菌侵害,并抑制已经侵入植物组织的病菌生长,或者使植物免受病害 2.农药在植物体内的残留 农药在土壤中受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作用,按照其被分解的难易程度可分为两类:易分解类(如 2, 4D和有机磷制剂)和难分解类(如 2, 4, 5T和有机氯、有机汞制剂等)。 难分解的农药成为植物残毒的可能性很大。 植物对农药的吸收率因土壤质地不同而异,其从砂质土壤吸收农药的能力要比从其他粘质土壤中高得多。 不同类型农药在吸收率上差异较大,通常农药的溶解度越大,被作物吸收也就越容易。 例如,作物对丙体 666的吸收率要高于其他农药,因为丙体 666的水溶性大。 不同种类的植物,对同一种农药中的有毒物质的吸收量也是不同的。 例如,对有机氯农药中艾氏剂和狄氏剂的吸收量:洋葱<莴笋<黄瓜<萝卜 《 胡萝卜。 农药在土壤中可以转化为其他有毒物质,如 DDT可转化为 DDD、 DDE,它们都能成为植物残毒。 一般说来,块根类作物比茎叶类作物吸收量高;油料作物对脂溶性农药如 DDT、 DDE等的吸收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