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一第5章学案3牛顿第二定律内容摘要:
我们可以 根据物理公式中物理量间的关系推导出物理量的单位. (3)判断比例系数的单位 根据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关系,可判断 公式中比例系数有无单位 ,如公式 F= kx中 k的单位为 N/m, f= μN中 μ无单位. (4)单位制可检查物理量关系式的正误 根据物理量的单位,如果发现某公式在单位上有问题,或者所求结果的单位与采用的单位制中该量的单位不一致,那么该公式或计算结果肯定是错误的. 例 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 F= 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由 F= 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反比 B.由 m= F/a 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C.由 a= F/m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 D.由 m= F/a 可知,物体的质量可以通过测量它的加速度和它所受到的合外力求出 一、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CD m与 F、 a皆无关 ,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例 2:在解一道计算题时 (由字母表达结果的计算题 )一个同学解得位移 s =F/2m(t1+ t2),用单位制的方法检查,这个结果 ( ) A.可能是正确的 B.一定是错误的 C.如果用国际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D.用国际单位制,结果错误,如果用其他单位制,结果可能正确 解析 s =F2 m ( t 1 + t 2 ) 长度 单位: m 加速度单位: m/s2 时间单位: s 速度 单位: m/s B 二、对单位制的理解与应用 解析 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例 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8 kg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用一水平力 F= 20 N拉物体由 A 点开始运动,经过 8 s后撤去拉力 F,再经过一段时间物体到达 B 点停止。 求: (g= 10 m/s2) (1)在拉力 F 作用下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mgN F f 水平方向 :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 - μ N = ma 1 解得 : a 1= F - μ Nm = 0 . 5 m / s 2 竖直方向 :mg= N 解析 三、牛顿第二定律的简单应用 例 3:如图所示,一质量为 8 kg的物体静止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用一水平力 F= 20 N拉物体由 A点开始运动,经过 8 s后撤去拉力 F,再经过一段时间物体到达 B点停止 . 求: (g= 10 m/s2) (2)撤去拉力时物体的速度大小; 物体匀加速直线运动了 8s taat 10 vvv 8 m / s 4 m / s v。高中物理沪科版必修一第5章学案3牛顿第二定律
相关推荐
的加速度的值并记录在表格的相应位置 . ,横坐标表示作用力,根据实验结果 画出小车运动的 aF 图像,从而得出 aF 的关系. 次数 1 2 3 4 5 6 小车加速度 a/(ms- 2) 小车质量 M/kg 1/M/(kg- 1 ) 8. 保持砂和小桶的质量不变, 在小车上加放砝码,重复上面的实验,求出相应的加速度,并设计表格如下.根据实验结果画出小车运动的 a1/M 图像,从而得出 aM
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 动,某 人身系弹性绳自高空 P 点自由下 落,图中 a 点是弹性绳的原长位置, c 点是人能到达的最 低点, b 点是人静止 悬吊着时的平衡位置,人 在从 P 点下落 到最低点 c 的过程中 ( ) A . 人在 Pa 段做自由落体运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B. 人在 ab 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 C. 人在 bc 段绳的拉力小于人的重力,人处于失重状态 D .
与生物群落之间传递时 ,只有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双向的 ,其他成分之间都是单向的。 (4)温室效应成因 :① 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 ,使得若干年沉积在地层中的碳在短时期内大量释放超过植物的 吸收能力。 ② 森林、草原等植被大面积被破坏 ,大大降低了对大气中 CO2的调节能力。 危害 :加快极地冰川融化 ,导致海平面上升 ,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的生存构成威胁。 应对措施 :① 植树造林
的方法 . 2 . 整体法 : 将几个物体作为一个整体从周围环境中隔离出来分析其受力的方法 . 3 . 选取原则 ( 1 ) 当所涉及的物理问题是整体与外界 作用时 , 应用整体分析法 , 可使问题简单明了 , 而不必考虑内力的作用 . ( 2 ) 当涉及的物理问题是物体间的作用时 , 要应用隔离分析法 , 这时系统中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内力就会变为各个独立于物体的外力 . 注意 在很多时候
域等势面疏,( 等势面疏的区域场强小 ) 特别注意: —— 电场强度大处电势不一定高,电势差不一定大。 第五节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 例题 1】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电势也相等 ,场强也相等 ,电场强度大小也一定相等 ,电势也一定为零 ,场强可能不为零 【 答案 】 H 第五节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 例题 2】 如图所示 , 一匀强电场中有一组等势面 , 若 A、B、 C、
而发射失 败,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 所 示,根据图像求: ( 已知 10 = 3 . 1 6 , g 取 1 0 m /s2) (1 ) 火箭上升过程 中离地面的最大 高度; (2 ) 火箭从发射到落地总共经历的时间 . ( 2 )火箭上升 2 5 s 后从 4 5 0 m处自由下落,由 h =12gt 22 , 得: t 2 = 2 hg= 90010= 9 . 4 8 s . 所以总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