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选修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21春江花月夜内容摘要:

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 他的思想没有落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 , 江月年年只相似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 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江月得以共存。 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到的一种欣慰。 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 生的追求 和热爱。 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郁而不堕”,使我们得以聆听盛唐之音的回响。 阅读 17—— 36(即结尾)诗句,思考:这几句重点说了什么。 作者是如何描述的。 明确:①、作者由己及人,由慨叹宇宙无穷无尽到人生的代代相传,由慨叹江月有恨到流水的无情,一腔愁绪,洒满诗篇。 再 借对江月和流水的感叹自然的过渡到了对人间思妇游子离情别绪的抒写上,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②、具体而 言,对这一部分的描述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 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 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 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 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 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 人能乘月而归。 此时明月西下,游子 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相关补充:诗句中的‘月徘徊’实际指思妇‘心的徘徊’。 此时的思妇因为思念相隔千山万水的夫君而心中充满愁怨。 因而,在她看来,悬空高挂的孤月也像她一样在徘徊,在待人。 “徘徊”,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 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 还有那思妇卷不去、拂还来的痴情和缠绵。 这悠悠的“愁”,毕竟是月下清愁,绝不是那生死别绪。 没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那样的浓烈,可这“卷不去,拂还来”的惆怅和迷惘,倒是一样的难受,“一种相思,两地闲愁”,“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的”。 人间挚情,都愿相 见相闻,不怕的是不见不闻,最挠心的是相望不相闻,那种相见的愿望抑或欲望自然难抑。 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苦)情。 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看江中,鱼儿在水里跃动,跃也无用,只能激起阵阵波纹。 思妇多么希望它们能够传达难耐的私情呵。 却做不到,只好愿随月光照在相思人的身旁。 是啊,难耐的心,难耐的情啊。 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 色不也照着远方的心上人吗。 共望明月却无法相知,只好寄情月华,“流照君”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