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42种群数量的变化内容摘要:

K/2水平。 这是因为在这个水平上 种群增长量最大。 重要提示 在“ J” 型曲线中增长率是不变的。 增长率 =(第二代个体数 第一代个体数) /第一代个体数 增长速率 =增加的个体数 /单位时间 显然“ J” 型曲线的增长速率是不断增大的 ,而在“ S” 型曲线中的 增长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大不断减小。 种群增长速率由小变大,到曲线中点( K/2)最大,以后又逐渐缩小。 所以种群数量处在 K/2时种群适合捕获,而对种群数量变化影响很小。 家鼠的繁殖力很强,种群数量每天可增加%。 ①理论上,在某一区域, 10只家鼠在 100天后的数量将会达到多少。 ②你考虑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控制家鼠的数量才是最有效的。 10 ( 1+%) 100 同一种群的 K值会受到环境的影响。 思考 怎样做才是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大熊猫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 种群数量 种群增长的“ J”型曲线 (在理想状态下的种群增长) 种群增长的“ S”型曲线 (在有限环境下的种群增长) A 种群数量达到 K值时, 种群 — 增长停止 种群数量在 K/2值时, 种群 — 增长最快 种群数量 小于 K/2值时 种群 — 增长逐渐加快 种群数量 大于 K/2值时 种群 — 增长逐渐减慢 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波动之中的,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 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 在不利条件之下,还会急剧下降,甚至灭亡 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因此,凡是影响上述种群特征的因素,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 环境因素 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 种群数量的变化 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 增或减 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 1)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 ( 2)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合理控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