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三章4原子核的结合能内容摘要:
A选项错误;平均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但平均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其结合能不一定大,例如中等质量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比重核大,但由于核子数比重核少,其结合能比重核反而小, B、 C选项错误;中等质量原子核的平均结合能比轻核的大,它的原子核内核子数又比轻核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比轻核大, D选项正确. 借题发挥 结合能、平均结合能的对比理解 (1)核子结合成原子核时一定释放能量,原子核分开成核子时一定吸收能量.吸收或释放的能量越大,表明原子核的结合能越大. (2)平均结合能为结合能与核子数的比值,平均结合能越大表明原子核越稳定.一般情况下,中等质量的原子核比轻核和重核的平均结合能大. 针对训练 1 一个中子与某原子核发生核反应,生成一个氘核,其核反应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放出的能量为 Q,则氘核的平均结合能为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 n + 11 H ― → 21 H Q2 解析 方程式:10 n +11 H ― →21 H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要放出能量 , 这个能量叫原子核的结合能.它的结合能与核子数之比 , 称作平均结合能 ,由题意知氘核的核子数为 2 , 所以平均结合能为Q2. 二、质量亏损和核能的计算 1.对质能方程和质量亏损的理解 (1)质能方程 质能方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物体的能量和质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20xx教科版高中物理选修3-5第三章4原子核的结合能
相关推荐
问题做出正确判断的关键 , 该知识点必须记住 . 课堂讲义 二、双缝干涉图样中的明、暗条纹出现的条件 1 .亮条纹的条件:屏上某点 P 到两条缝 S1和 S2的路程差正好是波长的整数倍或半波长的偶数倍.即: | PS1- PS2|= kλ = 2 k λ2( k = 0 , 1 , 2 , 3 , … ) k = 0 时, PS1= PS2,此时 P 点位于屏上的 O 处,为亮条纹
数 α粒子不可能有显著偏转 , A错误; B正确;由于正电荷的均匀分布 , 穿过原子的 α粒子受到的力很小 , 不可能有 α粒子发生大角度偏转或沿原路返回 , 故 C错误 , D正确 . 二 、 两种模型对 α粒子散射现象的分析 1. 汤姆孙模型对 α粒子散射现象的分析 (1)分布情况:正电荷和原子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2)受力情况:两侧正电荷对 α粒子的库仑斥力有相当一部分相互抵消 . 使
茶 ——“斗茶 ” 习俗和 “ 献茶 ” 民俗。 宋代饮食的特点: 南北方都食用植物油,用煤炊煮,吃素食,喜饮酒。 :北面 (烧饼、汤面片、包子) 南稻 (米饭) :北羊南鱼 :茶、酒( 黄酒、果酒、配制酒、白酒四大类,还有除夕夜家家必喝的屠苏酒 ) ★ 假如你是宋朝的 农村百姓 ★ 假如你是宋朝的 城市平民 ★ 假如你是宋朝的 达官贵人 说一说你家有什么特点。 城市平民 达官贵人 城市平民
场能正在转变为电容器的电场能 D、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加 22 如图所示为振荡电路在某一时刻的电容器情况和电感线圈中的磁感线方向情况,由图可知,以下说法正确得是 A、电容器正在充电 B、电感线圈的电流正在增大 C、电感线圈中的磁场能正在转变为电容器的电场能 D、自感电动势正在阻碍电流增加 C L + + + 23 如图所示, LC电路中电流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做出的判断正确的是 A、在
应指的是接收到的频率的变化情况 , 即音调的变化情况;而声音大小指的是响度 . 预习导学 减少 小于 • 一 、 对干涉现象的理解 • 1. 波的叠加是无条件的 , 任何频率的两列波在空间相遇都会叠加 . • 2. 稳定干涉图样的产生是有条件的 , 必须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 、 相差恒定 . 课堂讲义 课堂讲义 • 3. 干涉图样及其特点 • (1)干涉图样:如图 2- 5- 1所示 图 2-
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规定为该点的场强方向,也是该点正电荷产生加速度的方向;而运动轨迹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的径迹,径迹上每点的切线方向是粒子的速度方向.速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不是一回事,二者不一定相同,因此不能将电场线和运动轨迹混为一谈.只有下列几种情况同时具备时,电场线才和运动轨迹重合: ① 电场线是直线; ② 仅受电场力作用; ③ 初速度为零或与电场线平行. 3. 如图 1 - 3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