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g-20xx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内容摘要:

可以放大至3000mm ? 胀接连接的锅筒壳的筒体、管板 胀接连接的锅筒壳的筒体、管板的取用壁厚应当不小于 l2mm。 外径大于等于 89mm 的管子不应采用胀接 安全水位 1水管锅炉锅筒的最低安全水位 ,应当能够保证下降管可靠供水。 2 锅壳锅炉的最低安全水位 ,应当高于 最高火界 100mm。 对于内径小于或者等于 1500mm 卧式锅壳锅炉的最低安全水位 ,应当高于最高火界 75mm。 3 锅炉的最低及最高安全水位应当在图样上标明。 4直读式水位计和水位示控装置开孔位置 ,应当保证该装置的示控范围包括最高、最低安全水位 主要受压元件的连接 基本要求 1 锅炉主要受压元件的主焊缝〔锅筒锅壳、汽水分离器、炉胆、回燃室以及集箱、过热器、再热器管道的纵向和环向焊缝 ,封头、管板、炉胆顶和下脚圈的拼接焊缝等〕应当采用全焊透的对接接头。 2 锅炉受压元件的焊缝不得采用搭接结构。 T 形接头的对接连接 对于额定工作压力不大于 的卧式内燃锅炉以及贯流式锅炉 ,工作环境烟温小于等于 600℃的受压元件连接 ,在满足下列条件下可以采用 T 形接头的对接连接 : 1 焊缝采用全焊透的接头型式 ,并且坡口经过机械加工。 2 卧式内燃锅炉锅壳、炉胆与管板的连接以及贯流式锅炉上下集箱盖板与筒体的连接应当采用插入式的结构。 3T形接头连接部位的焊缝厚度不小于管盖板的壁厚 ,并且其焊缝背部能够封焊的部位均应当封焊 ,不能够封焊的部位应当采用氩弧焊打底 ,并且保证焊透。 4T 形接头连接部位的 焊缝按照 JB/T 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的有关要求进行超声波检测。 锅炉管接头与锅筒、集箱、管道的连接 锅炉管接头与锅筒、集箱、管道的连接 ,在下列情况下应当采用全焊透的接头型式 : 1 强度计算中 ,开孔需以管接头进行强度补强时。 2A 级高压以上锅炉管接头外径大于 76mm 时。 3A 级锅炉集中下降管管接头。 4 下降管或者其管接头与集箱连接时外径小于或者等于108mm 并且采用插入式结构的下降管除外。 小管径管接头 外径小于 32mm 的排气、疏水、排污和取样管等管接头与锅筒、集箱、管道相连接时 ,应当采用壁厚较大的管接头。 管孔布置 胀接管孔 1 胀接管孔间的净距离不小于 19mm。 2 胀接管孔中心与焊缝边缘以及管板扳边起点的距离不小于 为管孔直径 ,并且不小于 + 12mm。 3胀接管孔不得开在锅筒筒体的纵向焊缝上 ,同时亦应当避免开在环向焊缝上。 对于环向焊缝 ,如果结构设计不能够避免时 ,在管孔周围 60mm 若管孔直径大于 60mm,则取孔径值范围内的焊缝经过射线超声波检测合格 ,并且焊缝在管孔边缘上不存在夹渣缺陷 ,对开孔部位 的焊缝内外表面进行磨平和将受压部件整体热处理后 ,可以在环向焊缝上开胀接管孔。 焊接管孔 集中下降管的管孔不得开在焊缝上。 其他焊接管孔亦应当避免开在焊缝及其热影响区上。 如果结构设计不能够避免时 ,在管孔周围 60mm 若管孔直径大于 60mm,则取孔径值范围内的焊缝经过射线或者超声波检测合格 ,并且焊缝在管孔边缘上不存在夹渣缺陷 ,管接头焊后经过热处理消除应力的情况下 ,可以在焊缝及其热影响区上开焊接管孔 焊缝布置 相邻主焊缝 锅筒筒体壁厚不相等的除外、锅 壳和炉胆上相邻两筒节的纵向焊缝 ,以及封头、管板、炉胆顶或者下脚圈的拼接焊缝与相邻筒节的纵向焊缝 ,都不应彼此相连。 其焊缝中心线间距离外圆弧长至少为较厚钢板厚度的 3 倍 ,并且不小于 100mm 锅炉受热面管子及管道对接焊缝 对接焊缝中心线间的距离 锅炉受热面管子异种钢接头除外以及管道直段上 ,对接焊缝中心线间的距离 L 应当满足下列要求 : 1 外径小于 159mm,L≥ 2 倍外径。 2 外径大于或者等于 159mm,L≥ 300mm。 当锅炉结构难以满足本条 (1)、 (2)要求时 ,对接焊缝的热影响区不应当重合 ,并且 L≥ 50mm。 对接焊缝位置 1 受热面管子及管道盘管及成型管件除外对接焊缝应当位于管子直段上。 2 受热面管子的对接焊缝中心线至锅筒锅壳及集箱外壁、管子弯曲起点、管子支、吊架边缘的距离至少为 50mm,对于 A 级锅炉距离至少为 70mm。 对于管道距离应当不小于 100mm 受压元件主要焊缝 受压元件主要焊缝及其邻近区域应当避免焊接附件。 如果不能够避免 ,则焊接附件的焊缝可以穿过主要焊缝 ,而不应当在主要焊缝及其邻近区域终止 扳边元件直段长度 除了球形封头以外 ,扳边的元件例如封头、管板、炉胆顶等与圆筒形元件对接焊接时 ,扳边弯曲起点至焊缝中心线均应当有一定的直段距离。 扳边元件直段长度 L 应当符合表 31 中的数值表 31 扳边元件直段长度 扳边元件内径 mm 直段长度 Lmm ≤ 600 600 ≥ 25 ≥ 38 加装套管 B级及以上蒸汽锅炉 ,凡能够引起 锅筒锅壳壁或者集箱壁局部热疲劳的连接管 ,如给水管、减温水管等 ,在穿过锅筒锅壳壁或者集箱壁处应当加装套管 定期排污管 1 锅炉定期排污管口不应当高出锅筒或者集箱的内壁最低表面。 2小孔式排污管用做定期排污时 ,小孔应当开在排污管下部并贴近筒体底部。 紧急放水装置 电站锅炉锅筒应当设置紧急放水装置 ,放水管口应当高于最低安全水位 水、汽取样器和反冲洗系统的设置 锅炉应当按照下列情况配置水、汽取样器和反冲洗系统 ,并且在锅炉设计时 ,选择有代表性 位置设置取样点 : 1A 级直流锅炉给水泵出口应当设置一排水阀和给水取样点。 2A 级锅炉应当在省煤器进口、锅筒、饱和蒸汽引出管、过热器、再热器等部位 ,配置水汽取样器。 3A 级锅炉过热器一般应当设置反冲洗系统 ,反冲洗的介质也可以通过主汽阀前疏水管路引入。 4B、 C 级锅炉应当配置锅水油取样器 ,对蒸汽质量有要求时 ,应当设蒸汽取样器。 膨胀指示器 A 级锅炉的锅筒和集箱上应当设置膨胀指示器。 悬吊式锅炉本体设计确定的膨胀中心应当予以固定。 与管子焊接的扁钢 膜式壁等结构中与管子焊接的扁钢 ,其膨胀系数应当和管子相近 ,扁钢宽度应当保证在锅炉运行中不超过其许用温度 ,焊缝结构应当保证扁钢有效冷却。 喷水减温器 1 喷水减温器的集箱与内衬套之间以及喷水管与集箱之间的固定方式 ,应当能够保证其相对膨胀 ,并且能够避免产生共振。 2 喷水减温器的结构和布置应当便于检修。 应当设置一个内径不小于 80mm 的检查孔 ,检查孔的位置应当便于对减温器内衬套以及喷水管进行内窥镜检查。 锅炉启动时省煤器的保护 设置有省煤器的锅炉 ,应当设置旁 通水路、再循环管或者采取其他省煤器启动保护措施。 再热器的保护 电站锅炉应当装设蒸汽旁路或者炉膛出口烟温监测等装置 ,确保再热器在启动及甩负荷时的冷却。 吹灰及灭火装置 装设油燃烧器的 A 级锅炉 ,尾部应当装设可靠的吹灰及空气预热器灭火装置。 燃煤粉或者水煤浆锅炉在炉膛和布置有过热器、再热器的对流烟道 ,应当装设吹灰装置 尾部烟道疏水装置 B 级及以下燃气锅炉和冷凝式锅炉尾部烟道应当设置可靠的疏水装置 防爆门 额定蒸发量小于或者等 于 75t/h 的燃用煤粉、油或者气体的水管锅炉 ,未设置炉膛安全自动保护系统时 ,在炉膛和烟道应当设置防爆门 ,防爆门的设置不应当危及人身的安全。 门孔 门孔的设置和结构 1 锅炉上开设的人孔、头孔、手孔、清洗孔、检查孔、观察孔的数量和位置应当满足安装、检修、运行监视和清洗的需要。 2集箱手孔孔盖与孔圈采用非焊接连接时 ,应当避免直接与火焰接触。 3 微正压燃烧的锅炉 ,炉墙、烟道和各部位门孔应当有可靠的密封 ,看火孔应当装设防止火焰喷出的联锁装置。 4 锅炉受压元 件人孔圈、头孔圈与筒体、封头的连接应当采用全焊透结构 ,人孔盖、头孔盖、手孔盖应当采用内闭式结构。 对于 B级及其以下锅炉 ,其受压元件的人孔盖、头孔盖、手孔盖可以采用法兰连接结构。 炉墙上人孔门应当装设坚固的门闩 ,炉墙上监视孔的孔盖应当保证不会被烟气冲开。 5 锅筒内径大于或者等于 800mm 的水管锅炉和锅壳内径大于1000mm 的锅壳锅炉 ,均应当在筒体或者封头管板上开设人孔 ,由于结构限制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