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第11课近代工业的艰难起步内容摘要:

考:民族工业的出现有什么地域特点。 4)从父亲“弃农从商”这事 ,反映了社会经济结构出现怎样的变化呢。 1) 1895年,张振国的父亲遇到了怎样的社会危机呢。 2)张振国的父亲为什么要给他们兄弟起名“振国”“兴业”呢。 这反映了社会的什么观念呢。 3)阅读课文,当时的社会有什么因素有助于父亲开丝织厂呢。 读材料 1895年的秋天 ,在南京一个姓张的农村家庭里有一对孪生兄弟降临人间,父亲给哥哥起名为振国,弟弟名为兴业。 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父亲像很多憨厚的农民一样,变卖了所有的家田得到了 3000元,在南京郊外开了一家小型的丝织厂。 几年下来,工厂越做越大,总资本在一万元左右 ……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9 世 纪 末 20 世 纪 初 实业救国的热潮 收回利权运动的推动 自然经济 进一步解体, 民族资本主义 得到初步发展 马关条约签约地 —— 春帆楼 《 马关条约 》 规定: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