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060207cap和map应用协议和信令流程issue2184内容摘要:

01:主叫号码, 02020922020200。 85 01 0A:主叫用户类别。 87 01 00:遇到呼叫间隙。 AB 03 80 01 00:杂项呼叫信息,为复合信息元。 BB 04 80 02 80 90:上下文应用信息元,为复合信息元。 9C 01 03:上报的 BCSM 事件 DP 值,这里为 DP3。 00 00 00 00 00 00: 3 个 ECO 标志信息元。 CAP差错类型 CAP 对接收到的请求中所给出的 请求属性是无效或含糊不清时定义了差错类型值。 此值对应 TCAP 中错误码值,目前定义的差错码如下: (差错编码为本地值,十进制)  被取消:差错编码 0,表示该操作已取消。  取消失败:差错编码 1,表示该操作失败,待取消。  ETC 失败:差错编码 3,表示建立临时连接失败。  不适当的主叫响应:差错编码 4,表示呼叫者的响应并非所期望的。  丢失客户记录:差错编码 6,表示在 SCF 中找不到该业务逻辑。  丢失参数:差错编码 7,表示未收到所期望的选择参数。  参数超出范围:差错编码 8,表示不是所期望的参数(如参数丢失或者超出范围)。  所请求的信息差错:差错编码 10,表示所接入的 SDF没有所请求的数据,以请求 SCF 至另一个数据库进行查询。  系统故障:差错编码 11,表示由于所服务的物理实体系统故障而使该操作不能完成。  任务被拒绝:差错编码 12,表示通常能完成所请求任务的实体此时不能完成该项任务或者选择了不完成该项任务(如链路拥塞或不能到达的地址等)。  资源不可用:差错编码 13,表示在所服务的实体中所请求的资源不可用。  不期望的成分顺序:差错编码 14,表示收到的成分顺序不正确(如在“切断前向连接”后紧跟着收到“播送通知”)。 七号信令基础 Issue 第 1 章 CAP 部分 8  不期望的数据值 :差错编码 15,表示数据值不是所期望的(如期望的是路由号码,但却收到了记帐号码)。  不期望的参数:差错编码 16,表示收到的参数不是所期望的。  不知道的 LegID:差错编码 17,表示该 LegID 不知道。  不知道的资源:差错编码 18,表示所请求的资源不知道。 业务 CAP过程举例 1. PPS用户做主叫呼叫普通 GSM用户 G M S C / M S C S S P S C P H L R V M S CI A IMA P _S end R out i ng I nfoMA P _S end R out i ng I nfo _R RI ni t i al D P ( D P 2)R eque s t R epo r t B C S M E v entA ppl y C har gi ngC ont i nueI A IA C MA C MA N NA N NC B KE v ent R epor t B C S MA ppl y C har i ng R ep or tR el eas e C al lC B KC LF C LFR LGR LG 七号信令基础 Issue 第 1 章 CAP 部分 9 2. PPS用户做被叫 G M S C / M S C S S P S C P H L R V M S CI A IMA P _S end R out i ng I nfoMA P _S end R out i ng I nfo _R RI ni t i al D P ( D P 12)R eque s t R epor t B C S M E v entA ppl y C har gi ngC ont i nueI A IA C MA C MA N NA N NC B KE v ent R epor t B C S MA ppl y C har i ng R epor tR el eas e Cal lC B KC LF C LFR LGR LG 七号信令基础 Issue 第 1 章 CAP 部分 10 3. PPS用户呼叫 PPS用户 G MS C / M S C SSP S C P H L R V M S CI A IM A P _ S e n d Ro u t i n g In f oM A P _ S e n d Ro u t i n g In f o _ RRIn i tia l DP ( DP 2 )Req u e s t Rep o r t B CS M E v e n tA p p l y Ch a r g i n gCon t i n u eI A IA CMA CMA NNA NNCB KE v e n t Rep o r t B CS MA p p l y Ch a r i n g Rep o r tRele a s e CallCB KCLF CLFRLGRLGIn i t i a l DP ( DP 1 2 )Req u e s t Rep o r t B CS M E v e n tA p p l y Ch a r g i n gCon tin u eA p p l y Ch a r i n g Rep o r tE v e n t Rep o r t B CS MRele a s e Call 七号信令基础 Issue 第 2 章 MAP 部分 11 第 2章 MAP 部分 MAP概述 移动应用部分 (Mobile Application Part)是公用陆地移动网( PLMN)为支持移动网络的正常允许而设 计的移动网特有的信令协议规范, MAP 信令协议层位于七号信令系统 TCAP 层之上,利用 TCAP 提供的远程操作调用的能力实现移动网络所必须的各种功能。 MAP 利用了七号信令 TCAP 层提供的事务处理和远程操作能力,通过一信令不同的远程操作调用,使 GSM 各网络实体可以实现移动用户的漫游时跟踪、定位用户的位置,使得移动用户可以正确接入网络、发起和接收呼叫。 MAP 协议在 GSM 各网络实体协议栈中的位置如下图: M A PT C APSC C PM T PMAPT C APSC C PM T PMAPT C APSC C PM T PGT SS P/ MS C VL R H L R 图 21 MAP 在七号信令协议栈中的位置 在 GSM Phase2 的 MAP 协议规范中, MAP 协议的实现被分成两个子层:MAP 业务提供者子层和 MAP 业务用户子层。 其结果如下图: MAP Se rvi ce U se r MAP Se rvi ce U se rMAP Se rvi ce Pro vi d e rSe rvi ce I n t e rf a ce 图 22 MAP协议实现模型 GSM的 MAP 规范制定了 900/1800MHz T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的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拜访位置寄存器( VLR)、归属位置寄存器( HLR)、七号信令基础 Issue 第 2 章 MAP 部分 12 鉴权中心( AUC)及设备识别寄存器( EIR)等实体之间的移动应用部分的信令,其中包括了消息流程、操作定义、数据类型、错误类型及具体的编码。 标准规定了 MAP 主要完成 GSM 网络实体在完成以下运行和管理功能时,所要进行的信令交互,它们分成以下几大类: (1) 移动性管理  位置更新  寻呼和搜索  接入管理  呼叫切换  鉴权 与加密  用户管理 (2) 操作与维护 (3) 呼叫处理 (4) 补充业务 (5) 短消息管理 上述每个功能和业务流程中均含有数个操作( operation) , 每个操作均具有相应的操作名、操作码、操作类别、以及操作调用的参数、成功结果参数、操作失败时的错误码及参数、允许的链接操作、完成操作的时限值等( MAP各个操作的详细描述可以参考 GSM 标准)。 GSM系统 MAP接口模型 GSM 系统通过 MAP 将各网络侧的各实体连接起来,各种不同实体之间的MAP 信令接口由一个不同字母来表示,其信令网络的框架如图: M S C1 V L R1M S C2 V L R2HL R/A U CEIRBC DEFG 图 23 MAP协议接口定义 七号信令基础 Issue 第 2 章 MAP 部分 13 如图所示 , MAP 信令根据其两端所连接的网络实体的种类,将 MAP 信令接口分成 B、 C、 D、 E、 F、 G 接口传递。 各接口说明如下: B接口: VLR 与 MSC 之间的接口。 用于移动业务交换中心( MSC)向拜访位置寄存器( VLR)询问移动台( MS)当前位置信息,或者通知拜访位置寄存器( VLR)更新移动台( MS)的当前位置信息,或者用于补充业务的操作等。 C接口: MSC 与 HLR 之间的接口。 在移动台( MS)作被叫时, C 接口用于关口 (Gateway)MSC从 HLR获得被叫 MS的路由信息 (RoamingNumber);在向 MS 前传短消息时 , C 接口用于 SMS 关口 MSC 用于从 HLR 获得 MS目前所在的 MSC 号码。 D接口: VLR 与 HLR 之间的接口。 该接口用于交换有关移动台位置信息及用户管理的信息。 为保证移动用户在整个服务区内能够建立和接受呼叫,则必须要在 VLR 与 HLR 之间交换数据。 如 VLR 需要告知 HLR其所属的移动用户当前的位置信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