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分册1:中医“治未病”服务技术操作规范内容摘要:

抽搐。 ( 2)下列患病部位:皮肤肿瘤(肿块)部、皮肤溃烂部、骨折处、中度和重度水肿部位、静脉曲张处及疝气处。 ( 3)下列身体部位:心尖区、体表大动脉搏动处,妊娠妇女的腹部、腰骶部、乳房处,眼、耳、口、鼻等五官孔窍部。 ( 4)佩带心脏起搏器等金属物体的受术者,禁用电罐、磁罐。 ( 1)拔罐处若出现点片状紫红色瘀点、瘀斑(罐斑),或兼微热痛感,或局部发红,为 拔罐的正常反应,一般可不做特殊处理。 ( 2)起罐后应用消毒棉球轻轻拭去拔罐部位紫红色罐斑上的小水珠。 ( 3)若罐斑处微觉痛痒,不可搔抓,数日内可自行消退。 ( 4)起罐后若出现水泡,只要未破溃,可任其自然吸收。 若水泡过大,可用一次性消毒针从泡底刺破,放出水液后,再用消毒敷料覆盖。 ( 5)若出血应用消毒棉球拭净。 ( 6)若皮肤破损,应常规消毒,并用无菌敷料覆盖。 第三章 推拿按摩技术操作规范 作用和适应范围 推拿按摩又称按摩疗法。 术者运用各种手法于病人体表一定 部位或穴位上,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疗法。 具有扶正祛邪、散寒止痛、健脾和胃、导滯消积、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等作用;更具有保健强身,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效果。 适用于疲劳、失眠、颈肩腰腿不适、消化功能不良等常见亚健康状态,以及日常的机体健康养护。 用品物品准备 ( 1)器械:治疗床 ( 2)物品:治疗巾或大浴巾 操作流程和步骤 ( 1)操作流程 ① 做好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② 取适宜体位,协助松开衣着,暴露治疗部位,注意保暖。 ③ 在治疗部位上铺治疗巾,腰、腹 部进行按摩时,先嘱病人排尿。 ⑤ 按确定的手法进行操作,操作时压力、频率、摆动幅度均匀,动作灵活。 每次推拿时间,一般 15~30 分钟。 ⑥ 操作完毕后,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 2)常用操作手法 ① 推法: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接摩擦。 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 操作时指、掌、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缓慢而均匀,以能使肌肤深层透热而不擦伤皮肤为度。 此法可在人体各部位使用。 能提高肌肉的兴奋性,促使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作用。 ② 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拇指 指腹着力,腕关节或掌指做轻柔缓和的摆动。 操作时压力要轻柔,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速度每分钟120~ 160 次。 适用于全身各部位。 具有宽胸理气、消积导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作用。 ③ 搓法:用双手掌面夹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做快速搓揉,同时做上下往返移动。 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手法由轻到重,再由快到慢。 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位,一般作为推拿结束时手法。 具有调和气血、舒筋通络作用。 ④ 捏法: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将患处皮肤、肌肉、肌腱捏起,相对用力挤压。 操作时要 连续向前提捏推行,均匀而有节律。 此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肩背及四肢。 具有舒筋活络、行气活血作用。 ⑤ 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即用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 操作时用力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和缓而有连贯性。 临床常配合其他手法使用于颈项、肩部及四肢等部位。 具有祛风散寒、舒筋通络等作用。 注意事项 ( 1)操作者在治疗前须修剪指甲,以免伤及病人皮肤。 ( 2)操作过程中随时观察病人对手法治疗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整手法或停止操作 ,以防发生意外。 ( 3)操作手法轻重快慢适宜,用力需均匀,禁用暴力。 禁忌症 ( 1)孕妇的腰骶部与腹部、妇女经期均忌用。 ( 2)年老体衰、久病体虚、或极度疲劳、剧烈运动后、过饥过饱、醉酒均不宜或慎用推拿。 ( 3)严重心脏病、各种出血性疾病、结核病、肿瘤、脓毒血症、骨折早期(包括颈椎骨折损伤)、截瘫初期、烫伤、皮肤破损部位及溃疡性皮炎的局部禁推拿。 意外情况处理若患者在按摩推拿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让患者仰卧休息,监测生命体征情况,若情况继续 恶化,给予相应急救措施后及时转院治疗。 第四章 针灸 目前临床上针灸疗法最常见的为毫针刺法,毫针刺法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毫针刺激人体穴位防治疾病的疗法。 毫针刺法具有适应症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特点。 用品物品准备 ( 1)器械:治疗床 ( 2)物品:毫针 : ( 1)体位的选择:根据治疗的需要,患者取舒适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坐位等); ( 2)腧穴的揣定:医者以手指在腧穴处进行揣摸、按 压,将施术的腧穴位置定准; ( 3)消毒:医者的双手、病人的穴位用 75%乙醇棉球消毒; ( 4)进针:将毫针刺入腧穴下。 临床常用有双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 ( 5)留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留针 2030 分钟,可配合电针和 TDP.( 6)出针:注意按压穴位,避免出血。 ( 1)向初次诊治患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情绪; ( 2)告知患者在治疗中不得随意改变体位,以免影响施术; ( 3)消毒要严格,避免感染; ( 4)进针手法必须熟练,避免疼痛; ( 5)根据施术部位 、腧穴特点、病情需要、患者体质、形体胖瘦等情况决定进针的角度、深度,避免损伤重要脏器、血管、神经等组织。 ( 1)气血严重亏虚者(如大出血、大吐、大泄、大汗的患者),不宜针刺; ( 2)形体极度消瘦者(如癌症、活动性结核、慢性肝炎晚期等患者),不宜针刺; ( 3)传染性强的疾病和凝血机制障碍患者,不宜针刺; ( 4)大醉、大怒、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患者,不宜针刺; ( 5)孕妇应慎用针刺,禁用下腹、腰骶部及具有通经活血功效腧穴,如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等。 若患者在针灸过程中出现头晕、出血不止、昏迷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操作,让患者仰卧休息,监测生命体征情况,若情况继续恶化,给予相应急救措施后及时转院治疗。 第五章 刮痧技术操作规范 作用和适应范围 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