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l/t5146-20xx35kv~220kv架空送电线路测量技术规程内容摘要:

应设在便于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平断面测量、交叉跨越测量、定位及检查测量和能较长期保存处。 桩间距离不宜大于 400m,当地形条件受限制时,桩间距离可适当放长。 直接定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定线时照准的前后视目标必须立直,应尽量瞄准目标的下部。 当前后视距离出现小于 40m 时,必须提高仪器对中、整平、照准的精度,目标应细、直,且直线延伸的距离不宜过长。 表 直接定线测量的技术要求 直接定线后,直线桩应施测水平角半测回,其精度应符合。 间接定线可采用钢尺量距的矩形法、等腰三角形法或光电测距的支导线法等方法。 测距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测角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表 间接定线测距技术要求仪器 表 间接定线测角技术要求 当采用前视法加定直线桩时,必须在正倒镜分中法定好前视直线桩后,才允许在其间加定直线桩。 在标定完最后一个直线桩后,应施测水平角半测回,检查仪器是否变动。 桩间距离应力求均匀,并在所加的直线桩位检测直线角。 转角测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表 转角测量技术要求 6 桩间距离及高差测量 视距法测距 视距法测距 应采用不低于 DJ6 型精度的经纬仪。 视距尺的衔接处应紧密、牢固,尺面刻划应清晰。 观测时标尺必须立直。 视距测量的桩间距离应是独立观测量并有多余观测,成果取中数。 视距法测距应采用对向观测,当不能作对向观测时可采用同向观测,并应注意不要立错桩号。 1 对向观测应往返各一测回。 采用普通视距尺时,每测回正镜读视距尺两丝切尺数及中丝读天顶距,倒镜直读视距及中丝读天顶距。 当采用视距、对数双面尺时,往返测各以正镜或倒镜读视距尺两丝切尺数及中丝读天顶距,倒镜或正镜读对数尺及中丝读天顶距。 2 同向观测应同向两测回。 采用普通视距尺时,第一测回正镜读视距尺两丝切尺数 (不宜切在整米或整分米上 )及中丝读天顶距,倒镜直读视距及中丝读天顶距。 第二测回应变动切尺数,读数要求同第一测回。 当采用视距、对数双面尺时,视距尺观测一测回,对数尺观测一测回,操作要求同 1。 视距法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表 视距法测距技术要求 视距应采用宽面大分划标尺,视距长度平地不宜大于 400m;丘陵不宜大于 600m;山区不宜大于 800m。 当空气不稳定和呈像模糊时,应适当缩短视距长度。 因自然条件影响标尺立直和读数有困难时,应停止观测。 当垂直角和距离超过表 ,距离应进行倾斜改正。 表 倾斜改正要求 当视距较长或坡度较大视距法难以达到精度要求时,宜采用三角解析法。 三角解析法测距的技术要求应符合表。 表 三角解析法测距技术要求 光电测距 用光电测距仪测距时,应进行对向观测。 当不能作对向观测时可用同向观测,同时 应采取防止粗差的有效措施。 1 对向观测时,测量距离应往返各一测回,每测回两次读数,各测回成果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 (可不作气象改正 ),并按垂直角及距离之大小作倾斜改正 (见表 ),水平距计算至分米,成果取至米。 2 同向观测时,测距应两测回,每测回两次读数,作业要求同 1。 3 对向或同向观测时,两次测距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 1/1000。 两测回较差超限时,应补测一测 回,并选用两组合格的成果,否则应重新观测两测回。 当距离小于 100m时,测距较差不应大于。 桩间距离应是独立观测值,非特殊情况,不应采用一测站连续测多段距离来求得桩间距。 测距注意事项: 1 在有电磁场影响的范围 架设仪器后,测站、镜站不得离人。 3 严禁将照准头对向太阳,测距时应避免有另外的反光体位于测线或其延长线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