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1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内容摘要:
了自己的政治力量 , 南北对比 , 南方强于北方。 【 例题 2】 大运河开凿的条件 、 地理范围怎样 ?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 ?如何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大运河开凿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 【 解析 】 (1)条件: ① 我国的主要河流 , 其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 , 南北交通不便。 南朝以来 , 江南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 而隋朝政治中心在北方。 因此 , 开通运河势在必行。 ② 隋朝完成统一 , 社会秩序逐步稳定。 ③ 社会经济得到初步恢复和发展 ,为大运河开凿创造了物质条件。 ④ 中央集权加强 , 能够组织大规模劳力和物力进行开凿。 (2)地理范围:隋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中心在洛阳,由四段组成,顺序是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连接五大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流经六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3)影响: ① 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 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促进作用 , 有利于国家统一。 ② 大运河的开凿使运河两岸的经济发展 、 城市兴起 , 例如杭州就是由原来的一个小镇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4)主观动机: ① 加强南北交通 , 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② 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 ③ 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 (5)客观效果:①最主要的是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②应该看到,运河的开凿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影响社会经济发展,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是隋炀帝始料未及的,。一41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相关推荐
特点:隋朝统一以后 , 在短期中实现繁荣 , 这是隋朝经济的特点:唐朝经济的特点表现为前期繁荣 , 后期遭破坏 , 是唐朝后期政治状况的反映。 【 例题 2】 中国封建社会盛世出现的规律和对盛世的认识 【 解析 】 ( 1) 出现规律: 从背景上看: ① 都是在封建国家统一的前提下 ,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初期出现的; ② 都是在农民起义推翻前朝统治 , 统治阶级吸取前代灭亡教训的背景下出现的。
夷一家”是统治阶级的指导思想,也是当时民族关系的主流。 唐朝疆域辽阔,民族众多。 少数民族的局势是:“东北靺鞨,西南南诏,西部吐蕃,西北突厥,北部回纥。 ”唐政府实行了相对开明的民族政策,既有战争,又有和亲;既设置管理机构,又有册封制度。 对少数民族而言,大多以主动归附唐朝、接受册封和管理为主。 这一时期,各族人民的联系和交往空前加强,中国境内各族的关系进一步密切。
花鸟)成为绘画的主题。 隋唐书法汇合了( ) 的秀美和( )的雄健,创出新的风格。 隋唐乐舞,风格多样,有壮阔欢腾的 (盛世 ) 隋著名建筑师( 宇文恺 )主持修建了大兴城,唐朝在此基础上扩建为( 长安城 )。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 赵州桥 ),在世界桥梁中国的古典诗歌在( 唐朝 )进入黄金时代,流传下来的有两千多位诗人创作的近五万首诗歌。 初唐诗人( 陈子昂 ),是唐诗革新的先驱。 唐诗中
汉倭奴国王 ” 金印。 中国的铸铜和制铁技术也传入日本。 东汉时 , 我国的铸铜和制漆工艺传到朝鲜 , 不少朝鲜人开始用汉字 , 朝鲜的名马 、 特产也运到中国。 【 例题 2】 丝绸之路 【 解析 】 (1)线路: ① 陆路:长安往西 , 经河西走廊 , 今新疆境内 , 运到安息 , 再转运到西亚和欧洲的大秦。 ② 海路:从广东出发 , 向西沿海岸线 、 印支半岛南下 ,绕过今马来半岛 ,
IDS), DCNIDS1800 M/M2/M3/G/G2/G3 依赖于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监测网络数据流。 这些传感器代表着 DCNIDS1800 M/M2/M3/G/G2/G3 的眼睛。 因此,传感器在某些重要位置的部署对于 DCNIDS1800 M/M2/M3/G/G2/G3 能否发挥 作用至关重要。 神州数码 DCNIDS1800M/M2/G/G2 入侵检测系统 安装和部署手册 部署准备
1 保温层单侧设计厚度不宜超过 30mm,当单侧设计厚度大于 30mm 时,宜采用外墙内、外 组 合保温系统 或采取加强措施 ;单侧设计厚度超过 40mm 时,应 在 保温层 中部 增设一层 热镀锌电焊网 进行加强 ,并用塑料锚栓将其固定在基层墙体上。 2 当保温层设计厚度小于 15mm 时,应按 15mm 施工。 3 外墙外保温系统应设置分格缝。 抗裂防护层技术要求: 1 无机保温砂浆外墙外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