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选修1全球构造理论内容摘要:

“ 即看不到开始的痕迹,也没有结束的前景 ” 的均变论思想。 水火之争促进了地质学从宇宙起源论、自然历史和古老矿物学中分离出来,并逐渐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中国,出现在 17 世纪的《徐霞客游记》也是对自然考察所获得的超越时代的成果。 至 1840年,底层划分的原则 和方法已经确立,地质时代和地层系统基本建立起来。 而此时的矿物学沿着形态矿物学和矿物化学方向发展 ,美国丹纳的《矿物学系统》标志着经典矿物学的成熟; 1829 年,英国的尼科尔发明了偏光显微镜,使得显微 岩石学的迅速发展成为可能;法国博蒙于 1829 年提出地球冷缩造山的收缩说,对近百年来的构造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这样,有关地球历史的古生物学、地层学,有关地壳物质组成的岩石学、矿物学 ,和有关地壳运动的构造地质理论所组成的地质学体系逐渐形成 了。 19 世纪上半叶,有关灾变论和均变论的争论,对地质学思想方法产生了历史性的影响。 居维叶是灾变论的主要代表,他提出地球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灾变造成生物灭绝的观点。 英国的莱伊尔是均变论的主要代表,他坚持 “ 自然法则是始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