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ii网测量技术方案内容摘要:

处理 加密线路水准基点测量应采用不低于 DS1 的水准仪,须经过检定并处于检定有效期内。 高程控制网加密时,水准线路必须联测到线路两端各两个以上线路水准基点上,以检验联测水准点是否发生显著沉降或被破坏(包括深埋水准点、基岩水准点)。 高程控制网加密按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执行,作业前及作业过程中检查 i 角均应不超过 15″ ;水准尺须采用辅助支撑进行安置,测量转点应安置尺垫,尺垫选择坚实的地方并踩实以防尺垫的下沉。 8 水准线路采用往返观测,并沿同一路线进行。 每一测段均采用偶数站结束,往返观测在一日的不同时间段进行。 水准测量的仪器及水准尺类型应按测量等级的要求选 择, 应 采用相应等级的数字水准仪及其自动记录功能采集数据,观测数据采用仪器内置储存器记录,并转换成电子手簿。 水准外业观测,应符合下 表 要求: 表 61 水准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 水准尺 类型 水准仪 等级 视距 ( m) 前后视距差 ( m) 测段的前后视距累积差( m) 视线高度( m) 数字水准仪重复 测量次数 二等 铟瓦 DS05 ≥3 且≤50 ≤ (电子) ≤ (电子) ≥ 且≤ ≥2 DS1 水准成果,应满足 下表要求 : 表 62 二等水准测量精度要求(单位: mm) 等级 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 M△ 每千米水准测量全中误差 MW 限 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往返测 不符值 附合路线或 环线闭合差 左右路线 高差不符值 二等 ≤ ≤ 6 4 4 —— 注:表中 L 为往返测程,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为 km。 表 63 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标准 等级 水准仪等级 水准尺 观 测 次 数 往返较差或闭合差( mm) 与已知点联测 附合或环 线 二等 DS1及以上 铟瓦 往返 往返 4 注:表中 L 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单位 km。 桥面高程传递 ① 当桥面与地面间高差大于 3m,线路水准基点高程直接传递到桥面CPⅢ 控制点上 有 困难时,可采用不量仪器高和棱镜高的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法传递。 三角高程传递应进行两组独立观测,两组高差较差不应大于2mm,满足限差要求后,取两组高差平均值作为传递高差。 9 ② 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方法,就是在没有 仪器高和棱镜高量取误差的情况下,求出点 A 和点 B 的高差。 其测量原理, 如 下图所示 : 图 61 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原理示意图 ③ 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满足表 64 的要求。 测量中,前后视必须是同一个棱镜。 观测时,棱镜高不变;仪器与棱镜的距离不宜大于 100m,最大不应超过 150m。 前、后视距应尽量相等,一般距离差值不宜超过 5m。 观测时,要准确测量温度、气压值,以便进行边长改正。 表 64 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主要技术指标 垂直角测量 距离测量 测回数 两次读数差( ″ ) 测回间指标互差( ″ ) 测回间较差( ″ ) 测回数 每测回读数次数 测回内较差( mm) 测回间较差( mm) 4 ≤177。 ≤177。 ≤177。 4 4 ≤177。 ≤177。 4. 桥面贯通水准测量 为了检验梁上三角高程点间的匹配性,并且为了防止三角高程测量时存在粗差,故需要对梁上三角高程点进行二等水准贯通测量,以保证三角高程上桥测量后大约每 2km 间距的相邻两个三角高程点间的高差满足二等水准的要求。 三角高程上桥测量后,相邻的梁上三角高程点间,由高程值反算的高差值与其所测量高差值之间较差应满足限差 要求,如果不能满足限差要求,则需分析原因,如果因线路水准点沉降原因造成超限,则需对线路水准点10 进行复测并调整。 ① 线路水准基点的加密应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标准施测,以稳定的线路水准基点、深埋水准点或基岩水准点为起算点,进行整体严密平差计算,采用专业平差软件平差。 高程成果保留到。 ② 水准测量作业结束后,每条水准路线应按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计算每千米水准测量偶然中误差 MΔ ;当水准网的环数超过 20 个时,还应按环线闭合差计算 Mw。 MΔ 和 Mw 应符合表 62 的规定,否则应对较大闭合差的路线进行重 测。 MΔ 和 Mw 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 测段往返高差不符值( mm); L —— 测段长( km); n —— 测段数; W —— 经过各项修正后的水准环线闭合差( mm); N —— 水准环数。 ③ 在桥上水准路线贯通后,将桥下传递水准路线、三角高程代替几何水准(水准路线长取前后水平视线长的和)以及桥上辅助三角高程 点间二等水准贯通三部分数据组成的水准网进行严密平差计算,平 差后计算出的桥上辅助三角高程点的高程作为 CPⅢ高程网平差计算的起算点。 平差计算采用专业地面网数据处理软件。 CPⅢ 控制网测量技术方案 CPⅢ 控制网测量前准备工作 ( 1)精测网复测完成。 11 ( 2) 线下工程沉降和变形预评估通过。 ( 3) CPⅡ 加密点和 CPⅢ 标志预埋完成。 ( 4) CPⅡ 控制网加密 和 线路 二等 水准 控制 点加密 完成。 CPⅢ 点 预埋件 要求 要求 CPⅢ 点应设置强制对中标志,标志几何尺寸的加工误差应不大于。 CPⅢ 控制点标志应采用精加工原器件 (要求采用数控机床) ,用不易生 锈及腐蚀的不锈钢材料制作,全线 采用 统一 CPⅢ 控制点标志。 CPⅢ 标志棱镜组件安装精度 应符合表 7- 1的要求: 表 7- 1 CPⅢ 标志棱镜组件安装精度要求 CPⅢ 标志 重复性安装误差 (mm) 互换性安装误差 (mm) X Y H Ⅲ点标志 组成 CPⅢ 标志组由预埋件、棱镜测量杆、水准测量杆和 保护盖 组成。 ① 预埋件 预埋件在 CPⅢ 网测量前埋设,为连接杆套筒,用于连接棱镜杆或高程杆进行后续平面和高程测量工作 , 测量完成后及时盖好保护盖, 如 下 图所示: 图 71 CPⅢ 点预埋件及保护盖 ② 棱镜测量杆 12 棱镜测量杆用于连接 CPⅢ 点测量棱镜, 和已安装的预埋件配套一致, 12 根为一组。 如 下 图所示: 图 72 CPⅢ点棱镜测量杆 ③ 水准测量杆 水准测量杆用于 CPⅢ 点高程测量, 和已安装的预埋件配套一致, 4 根为一组。 如下图所示: 图 73 CPⅢ点水准测量杆 ④ 测量杆安装 把测量杆插入预先安置好的预埋件 ,使测量杆的突出横截面和预埋件管口严密连接。 禁用扳手、锤子等工具强力安装棱镜 测量杆。 CPⅢ 点 布设要求 CPⅢ 点应成对布设,距离布置一般约为 50~ 70 m, 个别特殊情况下 相邻点间距最短不小于 40 m,最长不大于 80m。 CPⅢ控制点 埋设于接触网杆基础 加设 的 CPⅢ 立 柱上 和 桥梁 挡砟墙 顶 面。 同一点对里程差不大于 3m, CPⅢ 点布设高度应大致等高,并应 高于 设计轨道高程面 ~。 路基段 CPⅢ 点的布设 1. 路基段应布设于接触网杆基础的 CPⅢ 立柱上,立柱一般设在接触网基础大里程 方向,避免与接地端子干扰。 立柱尺寸、配筋 等按《 CPⅢ 立柱施工设计图》施工。 2. CPⅢ立 柱施工位置的确定应与《 接触网基础 预留平面布置 图 》 同时13 使用。 当施工中遇到接触网 基础一侧有拉线基础 时,其 CPⅢ立柱 设置 方向应 与 接触网拉线基础 方向相同 ;施工时遇到 CPⅢ 立柱 位置与接触网补偿下锚坠砣和电力开关操作箱 等 冲突时, 应 调整 CPⅢ 布点位置, 将 CPⅢ 控制桩位置移至接触网基础 前后 35m 处 ,设置单独 CPⅢ 立柱基础,基础形式与CPⅡ 加密点圆墩基础相同。 CPⅢ预埋件上应 采用钻孔埋标 ,采用植筋胶固定, 横向布设于 CPⅢ 立柱内侧,距立柱顶面下 20cm 处。 在实际测量过程中,为了避免CPⅢ连接杆滑落,影响测量的精度 和效率,预埋件 应向 上略微倾斜 一定角度 并 高出砼顶面 2mm, 如下 图 所示: 图 7- 4 路基 CPⅢ预埋件布设示意图 桥梁 段 CPⅢ 点的布设 桥梁段 CPⅢ点 应 布设在简支梁固定端 挡砟墙 顶上,距梁端 的位置, 预埋件 与挡砟墙顶面垂直 钻孔埋设 , 采用植筋胶固定 ,顶口高出砼面2mm,如 下 图所 示: 14 图 7- 4 桥梁 CPⅢ预埋件布设示意图 对于 24 或 32m 简支梁每 2 孔布设一对 CPⅢ 点,相邻两对 CPⅢ 点相距约为 64m, 56m 或 48m。 对于连续 24m 简支梁,根据实际情况也可每三孔布设一对 CPⅢ 点。 对于连续梁, CPⅢ应优先布设于固定端上方。 对于跨度超过 80m 的连续梁,应在跨中 50~ 80 m 间均匀布设一对或几对 CPⅢ点,对跨中 CPⅢ点对应尽可能保证施测与使用的外部环境相同,使用前应对整个连续梁段进行复核。 车站范围内 CPⅢ 点的布设 , CPⅢ立柱一般布设于接触网杆基础之上,与 路基段 CPⅢ点布设相同。 、咽喉区、接触网基础里程差大于 5m地段,需要增设单独 CPⅢ 立柱基础,基础形式与 CPⅡ 加密点圆墩基础相同,在基础中心设置 CPⅢ 立柱。 、 雨棚 立柱基础, CPⅢ可布设于站台墙线路方向侧壁上,也可在 雨棚立柱基础上 设置 CPⅢ 立柱。 15 图 7- 5 站台墙 及 雨棚立柱基础 CPⅢ 埋设位置 示意图 CPⅢ 点编号 要求 1. 编号 采用 6 位 数字 形式( 000300),前 3 位 代表 连续 里程的公里数 ,不足三位的在前面补 0,第 4 位 “3”代表 CPⅢ名称 ,第 5, 6 位为流水号,数字 01~ 99 循环。 由小里程向大里程方向顺次编号, 里程增大方向轨道 左侧的标记点, 末位 编号为奇数, 里程增大方向轨 道 右侧的标记点 ,末位 编号为偶数。 CPⅢ 布点时要对点位进行详细描述,主要描述的内容包括位于线路里程(里程要精确至米)、具体设置位置和其它需要说明的情况等。 2. CPⅢ 点号标 识 应采用统一规格字模,红色和蓝色线条和注记均为辅助部分,非 CPⅢ 标识 的组成部分。 “ 吴忠至中卫铁路 CPⅢ” 以及 “严禁破坏” 简称均为黑体字,大小均为高 50mm,宽。 编号“ 032315” 为Arial 字体,字高 60mm,字宽。 每行均居中排列。 如 下 图所示 : 图 7- 6 CPⅢ 点号标识字模(单位 mm) 16 段 CPⅢ 点 标识 应 标绘于 CPⅢ 立 柱 内侧,标志正下方 处 ;桥梁地段宜标绘于挡砟墙 内侧 , 侧面及顶面与挡砟墙边缘齐 , 应采用白色底漆抹底 ,红色油漆 和字模进行 喷 绘 ,严禁采用手写,如下图所示 ; 图 7- 7 CPⅢ 点号标识位置示意图 Ⅲ 测量过程中的自由 测 站点编号根据 连续 里程和测 站 号等相关信息来进行编制,如 213C01。 前 3 位为里程 ,不足三位的在前面补 0,第 4位 C 代表初次建网测量, B 代表补测, F 代表复测, J 代表竣工测量,第 5位和第 6 位代表测 站 编号(各标段自行分配,标段连接处相邻标段的 CPⅢ测 站 编号不应相同), 01~ 99 号数循环。 CPⅢ 网测量与数据处理 CPⅢ 控制网应采用自由设站边角交会法施测。 CPⅢ 平面网应附合于 CPⅠ 、 CPⅡ 控制点上,每 600m左右应联测一个 CPⅠ 或 CPⅡ 控制点。 CPⅢ 网网形 CPⅢ 控制点距离 一般应小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