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题4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内容摘要:
与普通洗衣粉 , 一组为污染布块与加酶洗衣粉 , 分别放入烧杯中。 ③ 用玻璃棒同时充分搅拌 , 一段时间后可重复进行。 ④ 相同时间后观察洗涤效果。 (3)实验结论: 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比普通洗衣粉好。 (4)注意事项: ① 加酶洗衣粉中酶的催化作用受温度 、 pH和某些化合物等因素的影响 , 所以需要适宜温度 、 中性的水 , 并且不能含有酶的抑制剂。 ② 搅拌的力度要尽可能保持一致 , 时间相等。 3. 探究使用加酶洗衣粉的最适温度 (1)实验原理:温度可以影响酶的活性 , 从而影响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2)实验步骤: 同上一实验 , 不同的是 , 要先做一预实验。 需设置温度梯度 , 如 10 ℃ 、 15 ℃ …… 55 ℃ , 若测出在 40 ℃ 时洗涤效果较好 , 可设置更细的实验组 , 如 35 ℃ 、 36 ℃ …… 45 ℃ , 直至测出较准确的最适温度。 (3)注意事项: ① 若在各温度梯度中测出效果最好的温度为 40 ℃ , 但并不能确定 40 ℃ 为最适温度 , 需缩小梯度差进一步探究。 预实验的目的是缩小二次实验的温度限定范围 , 减小温度差。 ② 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最适温度不同 , 即使是同一种加酶洗衣粉也与洗涤时间的长短有关。 4. 探究不同种类的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1)实验原理: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高中生物专题4课题2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课件新人教版选修1
相关推荐
亲表现正常,但是他的外祖父却是此病的患者。 小结: 1 生物的性别由 决定。 以人为例,女性: 男性: 2 伴 X隐性遗传的规律: 性染色体 XX 同型 XY 异型 ( 1)男 > 女 ( 2)交叉遗传 ( 3)母病子必病 ( 4)女病父必病 课堂练习 结束 课堂练习: 1 人的性别是在 时决定的。 ( A)形成生殖细胞 ( B)形成受精卵 ( C)胎儿发育 ( D)胎儿出生 B 2
,就会表现出色盲。 Pedigree of an XLinked Recessive Trait Colorblindness 1 2 Queen Victoria (18191901) Queen Victoria of England was a carrier of the geneor hemophilia. She passed the harmful allele for his
色体上。 写出遗传图解,并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步骤:选择截刚毛的雌性果蝇与刚毛的雄性果蝇杂交,观察 F1雄性的表现型。 ( 1)若 F1雄果蝇全为截刚毛,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X、 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还是仅位于 X染色体上 ( 2)若 F1雄果蝇全为刚毛,则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X、 Y染色体上的同源区段。 (遗传图解略) 结果预期及结论: 1.( 08广东)正常双亲产下一头矮生雄性牛犊。
,属于行为信息。 如 果通过羽毛的颜色等传递给对方 ,则属于物理信息。 ②鸟类或其他动物报警。 若通过声音 (尖叫 )则属于物理信息 ,若通过特殊的动作 (突然飞起 )则属于行为信息。 ③涉及声音、颜色、植物形状、磁力、温度、湿度这些信号 ,通过动物感觉器官皮肤、耳朵、眼、心或植物光敏色素、叶、芽对光、重力等感觉 ,则判断为物理信息。 ④若涉及化学物质挥发性这一特点则判断为化学信息。
势现象 ,图中 ABC三点所对应的横坐标的含义是什么 ?单独分析其中的一条曲线 ,能得到什么结论 ?同时分析图中的三条曲线 ,还能得到什么结论 ? 答案: ABC三点所对应的横坐标分别代表根芽茎的最适浓度。 单独分析其中的一条曲线 ,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低浓度时促进生长 ,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同时分析图中的三条曲线 ,还可以说明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同一浓度的生长素的反应一般不一样
透性较小 ,对 K+的通透性较大 ,K+外流。 其大小不受细胞外界溶液中 Na+的影响 ,但是会受到 K+的影响。 (2)动作电位为 Na+的平衡电位 ,其大小不受细胞外界溶液中K+的影响 ,但是会受到 Na+的影响。 如果细胞外界溶液中没有 Na+,则不产生动作电位。 (3)测定装置如图甲 ,记录的电位变化可以用图乙表示。 a线段为静息电位 ,外正内负 ,K+通道开放。 b点为零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