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第8章第3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3内容摘要:
在 p- T图象中 1→ 2过原点 , 所以 1→ 2为等容过程 ,体积不变 , 而从 2→ 3气体的压强不变 , 温度降低 , 3→ 1为等温过程 , D正确。 考点题型设计 一水银气压计中混进了空气 , 因而在 27℃ , 外界大气压为 758mmHg时 , 这个水银气压计的读数为 738mmHg, 此时管中水银面距管顶 80mm, 当温度降至- 3℃ 时 , 这个气压计的读数为 743mmHg, 求此时的实际大气压值。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应用 解析: (1)封闭气体的压强与水银柱的压强之和等于大气压强。 (2)首先应确定初末状态各状态参量 , 明确哪些量已知 , 哪些量未知 , 然后列方程求解。 初状态: p1= (758- 738)mmHg= 20mmHg, V1= 80Smm3(S是管的横截面积 ) T1= (273+ 27)K= 300K 末状态: p2= p - 743m mH g V2= (738 + 80) S mm3- 743 S mm3= 75 S mm3 T2= 273K + ( - 3) K = 270K 根据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p1V1T1=p2V2T2得20 80 S300= p - 743 75 S270 解得: p = 7 Hg 答案: 76 2. 2m mHg (山东省实验中学 2020~ 2020学年高三模拟 )我国 “ 蛟龙 ”号深海探测船载人下潜超过七千米 , 再创载人深潜新纪录。 在某次深潜实验中 , “ 蛟龙 ” 号探测到 990 m 深处的海水温度为 280 K。 某同学利用该数据来研究气体状态随海水深度的变化 , 如图所示 , 导热良好的汽缸内封闭一定质量的气体 , 不计活塞的质量和摩擦 , 汽缸所处海平面的温度 T0= 300 K, 压强 p0= 1 atm, 封闭气体的体积 V0= 3 m3。 如果将该汽缸下潜至 990 m深处 , 此过程中封闭气体可视为理想气体。 求 990 m深处封闭气体的体积 (1 atm 相当于 10 m深的海水产生的压强 )。 答案: 10- 2 m3 解析: 汽缸内的理想气体在深度为 990 m 的海水中的压强为 p 1 =99010p 0 + p 0 = 100 at m 此处理想气体温度为 T 1 = 280 K ,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可知: p 0 V 0T 0=p 1 VT 1 联立代入数值可得: V = 10- 2 m3 使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按图甲中箭头所示的顺序变化 ,。高中物理第8章第3节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3
相关推荐
大小 v =st a =Δ vΔ t Δ v = v t- v 0 ► 尝试应用 3. (多选)下列说法中 , 能找到相应实例的是( BD ) A. 物体运动的 位移不等于 0 , 而路程等于 0 B. 物体运动的加速度等于 0 , 而速度却不等于 0 C. 物体速度变化越来越快 , 而加速度却越来越小 D. 物体的速度变化量较大 , 而加速度却较小 题型一 对速度变化的理解 目标篇 预习篇
应用 3 . 如图所示 , 质量为 m 的物体 A 静止于倾角为 θ 的斜面体 B上 , 斜面体 B 的质量为 M , 现 对该斜面体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推力F , 使物体随斜面体一起沿水平方向向左匀速运动的位移为 s , 则在此运动过程中斜面体 B 对物体 A 所做的功为 ( C ) A.F s mM + m B . M g s c o t θ C . 0 D.12m g s i n 2 θ
合运动是沿合加速度的方向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4 ) 两个初速度不为零的 匀加速直线运动 , 其初速度 v 1 和 v 2 的矢量和为 v , 加速度 a 1 和 a 2 的矢量和为 a. 若 v 和 a 在一条直线上 ,则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若 v 和 a 不在一条直线上 , 则物体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3.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 关系 解释 等时性 若一个物体同时参与几个分运动
, 取决于研究问题的性质 , 通常情况下: ( 1 )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不产生影响或可忽略不计 . ( 2 )物体上各点运动情况相同 , 即物体做平动 . ( 3 )物体的自身转动或物体上某部分的运动与对其整体运动的研究无关时(如地球的自转对其围绕太阳公转没影响;汽车轮子的转动与研究汽车整体的直线或曲线运动无关) , 我们可以把物体抽象成质点 . ► 尝试应用 3
+ V 0 ) 则 p 2 =VV + V 0p 1 = (VV + V 0)2p 0 则第 n 次抽气后: p n = (VV + V 0)np 0 答案: D 三 、 图象问题 对于气体变化的图象 , 由于图象的形式灵活多变 , 含义各不相同 , 考查的内容又比较丰富 , 处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 要解决好这个问题 ,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看清坐标轴 , 理解图象的意义。 2.
(2) 功率制约: P 出 决定 P 入 , P 出 增大, P 入 ; P 出 减小, P 入 , P 出 为 0 , P 入 为 . (3) 电流制约:当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 (n1n2) 一定,且输入电压 U1确定时,副线圈中的输出电流 I2决定原线圈中的电流 I1,即 I1= . 增大 减小 0 n2I2n1 (1)原 、 副线圈匝数比丌变 , 负载电阻变化 , 进行动态分析的顺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