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内容摘要: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探究三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 问题导引 如图 , 小球无初速从光滑斜面上滚下 , 用闪光照相机每隔一定时间拍一次照 , 记录小球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请思考。 ( 1 ) 小球经过这几个位置时的速度有什么特点 ? ( 2 ) 相邻两个位置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 警示 ( 1 ) 小球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速度公式 v= a t可以判断小球在不同位置的速度。 ( 2 ) 相邻位置间的距离可由公式 x=𝑣1+ 𝑣22t判断。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名师精讲 1 .初速度为 0 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几个推论 ( 设 T 为时间单位 ) ( 1 ) 1 T 末、 2 T 末、 3 T 末 …… 瞬时速度之比为 v1∶ v2∶ v3∶ … ∶ vn= 1 ∶ 2 ∶ 3 ∶ … ∶ n。 ( 2 ) 1 T 内、 2 T 内、 3 T 内 …… 位移之比为 x1∶ x2∶ x3∶ … ∶ xn= 1 ∶ 4 ∶ 9 ∶ … ∶ n2。 ( 3 ) 第一个 T 内、第二个 T 内、第三个 T 内 …… 位移之比为 x1∶ x2∶ x3∶ … ∶ xn= 1 ∶ 3 ∶ 5 ∶ … ∶ (2 n 1)。 ( 4 ) 通过连续相同的位移所用时间之比为 t1∶ t2∶ t3∶ … ∶ tn= 1 ∶ ( 2 1) ∶ ( 3 − 2 ) ∶ … ∶ ( 𝑛 − 𝑛 1 )。 警示 ( 1 ) 以上比例成立的前提是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 2 ) 对于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可把它看成逆向的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应用比例关系 ,可使问题简化。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两个推论 ( 1 ) 在一段时间 t 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也等于这段时间内初、末速度的平均值 , 即 𝑣 = 𝑣 𝑡2=𝑣0+ 𝑣2 推导 : 设物体的初速度为 v0, 加速度为 a , t 时刻的末速度为 v。 由x= v0t+12at2得 ① 平均速度 𝑣 =𝑥𝑡=v0+12at ② 由速度公式 v= v0+ a t 知 , 当 t39。 =𝑡2时 𝑣 𝑡2=v0+a 𝑡2 ③ 由 ②③ 得 𝑣 = 𝑣 𝑡2④ 又 v= 𝑣 𝑡2+a 𝑡2 ⑤ 由 ③④⑤ 得 𝑣 𝑡2=𝑣0+ 𝑣2, 所以 𝑣 = 𝑣 𝑡2=𝑣0+ 𝑣2。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 2 ) 逐差相等 :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 T 内 , 位移之差为一恒量 , 即 Δ x= x2 x1=x3 x2= … =xn xn 1= a T2 推导 : 时间 T 内的位移 x1=v0T+12aT2 ① 在时间 2 T 内的位移 x2=v0 2 T+12a (2 T )2 ② 则 x Ⅰ =x1, x Ⅱ =x2 x1 ③ 由 ①②③ 得 Δ x= x Ⅱ x Ⅰ = a T2 此推论常有两方面的应用 : 一是用以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是用以求加速度。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警示 ( 1 ) 以上推论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 ,其他性质的运动不能套用推论式来处理问题。 ( 2 ) 推论式 x Ⅱ x Ⅰ = a T 2 常用在根据打出的纸带求物体的加速度上。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例题 3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 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 , 通过的位移分别是 2 4 m 和 6 4 m , 每一个时间间隔为 4 s , 求物体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点拨 :若题中已知等时间间隔内的位移 ,用逐差法求解较为简单。 解析 :方法一 :常规解法 如图所示 ,物体从 A 到 B ,再从 B 到 C 各用时 4 s , AB= 2 4 m , B C = 6 4 m ,设物体的加速度为 a ,则 x1=vAt+12at2 x2= [ vA 2 t+12a (2 t )2] ( vAt+12at2) 将 x1= 2 4 m , x2= 6 4 m , t= 4s 代入两式得 vA= 1 m /s , a= 2 . 5 m /s2。 方法二 :用平均速度求解 𝑣1=𝑥1𝑡=244m /s = 6 m /s , 𝑣2=𝑥2𝑡=644m /s = 1 6 m /s 又 𝑣2= 𝑣1+ a t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三 探究四 代入数据解得 a= 2 . 5 m /s2 再由 x1=vAt+12at2求得。高中物理24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相关推荐
弹力,如图所示.海绵对铁块的支持力是如何产生的。 方向怎样。 铁块对海绵的压力是怎样产生的。 方向怎样。 (1)海绵对铁块的支持力: 海绵发生弹性形变 ,对与它 接触的铁块产生力的作用, 方向垂直于接触面向上 (2)铁块对海绵的压力: 铁块发生弹性形变 ,对与它接 触的海绵产生力的作用, 方向垂直接触面向下 N N’ 答案 ,用橡皮绳斜向右上拉放在水平面上的物块. 橡皮绳对物块的拉力是怎样产生的
A. 磁感线是磁场中客观存在的一些有方向的曲线 B. 磁感线都是封闭的曲线 C. 磁感线总是从磁铁的 N极出发 , 终止于磁铁的 S极 D. 磁感线上某点处的切线方向是小磁针静止时 N极的指向 , 是通电导线在此处受力的方向 解析: 磁感线是人们为了形象描绘磁场而引入的一种假想的线 , 选项 A错误;描绘磁场的磁感线是封闭的曲线 ,选项 B正确;磁感线没有起点 , 也没有终点 , 选项 C错误
电综合题 , 考查安培力、动力学、瞬时功率的计算. 由运动学公式 2as= v2, 代入已知数值得:弹体运动的加速度 a= 105 m/s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知: BIL= ma, 可解得磁感应强度 B= 18 T, 磁场力的最大功率 P= Fv= BILv= 106 W. 答案: 18 106 ►变式训练 1. (多选 )从 20世纪 70年代开始 ,
8 +12 2 82)m = 112m。 即这艘快艇在 8s 末的速度为 2 2 m /s , 8 s 内经过的位移是 1 1 2 m。 答案 : 2 2 m /s 1 1 2 m 探究一 探究二 反思 运用速度公式和位移公式时 ,由于速度、加速度、位移都是矢量 ,因此要注意矢量的方向 ,将各矢量的方向和规定的正方向进行比较 ,从而确定其正负 ,然后再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 探究一 探究二 例题
U3 U1 B . U4 U3 U2 U1 C . U2= U4 U1= U3 D . U1 U2 U3 U4 解析: 由电阻UI可知 , R 1 R 2 R 3 R 4 , 因而电阻串联时 流 过 每 个 电 阻 的 电 流 相 同 , 由 欧 姆 定 律 知U 1 U 2 U 3 U 4 , 故 D 正确. 答案: D 变 式 训 练 1 . 电阻 R 1 、 R 2 、 R 3
图 ) , 那么示波管中的 ( AC ) A . 极板 X 的电势高于极板 X ′ B . 极板 X ′的电势高于极板 X C . 极板 Y 的电势高于极板 Y ′ D . 极板 Y ′的电势高于极板 Y 分 析: 由亮斑位置可知电子偏转的打在偏向 X 、 Y 方向 ,由电子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确定电场的方向 , 再确定极板所带的电性. 解析: 电子受力方向与电场方向相反 , 因电子向 X 方向偏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