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化学选修6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内容摘要:
Na NO2易溶于水且显著吸热,其熔点为271 ℃ ,分解温度为320 ℃ (5)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 Fe2+ 离子 , 如果误食亚硝酸盐 , 会使人中毒 , 因为亚硝酸盐会使 Fe2+离子转变成 Fe3+ 离子 , 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 O2结合的能力。 服用维生素 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 , 这说明维生素 C具有 ________。 A. 酸性 B. 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 解析 】 (1)结合题给信息 , ①②③④⑤ 可以设计出五种鉴别方案。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见答案 )。 (3)因为 HNO2是一种弱酸 , 故 NaNO2溶液水解显碱性 , 可以用 pH试纸鉴别。 (4)根据框图中的信息可以设计溶解吸热的方案鉴别 NaNO2和 NaCl。 (5)由亚硝酸盐会使 Fe2+ 转变为 Fe3+ ,说明亚硝酸盐的氧化性较强,从而说明了维生素 C具有还原性。 【 答案 】 (1) 方案 1 血红色 方案 2 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 KI 溶液和淀粉溶液 若溶液变蓝色,证明待鉴液中有 NO-2存在。 若不变蓝色,证明待鉴液中有Cl-存在 方案 3 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 中分别加入K M n O4酸性溶液 若 K M n O4酸性溶液褪色,证明待鉴液中有 NO-2,若不褪色,证明待鉴液中有 Cl- 方案 4 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 A g NO3溶液和稀硝酸 若产生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证明待鉴液中有 NO-2;若产生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证明待鉴液中有 Cl- 方案 5 在两种待鉴物质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稀H2SO4并微热 若有红棕色气体放出,证明待鉴液中有 NO-2,若无红棕色气体放出,证明待鉴液中有 Cl- ( 2 ) NO-2+ Fe2 ++ 2H+== = NO ↑ + Fe3 ++ H2O 2 NO-2+ 2I-+ 4H+== = 2 N O ↑ + I2+ 2H2O 5 NO-2+ 2 M n O-4+ 6H+== = 5 NO-3+ 2 M n2 ++ 3H2O Ag++ NO-2== = A g NO2↓ NO-2+ H+== = H NO 2 H NO2== = NO ↑ + NO2↑ + H2O ( 3 ) NO-2+ H2O H NO2+ OH- ( 4 ) 分别取适量的两种待鉴样品于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能感觉到玻璃杯明显降温的是 Na NO2,降温不明显的是 Na Cl。 ( 5 ) D 变式训练 1 亚硝酸钠俗称 “ 工业盐 ” , 有很强的毒性 , 因外观与口感与食盐相似 , 而常常被误用 、误食 , 为了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 , 某研究性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后得知:亚硝酸钠具有强氧化性 ,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 , 亚硝酸是一种弱酸 , 不稳定 , 易分解为两种气体 , 据此设计了如下方案: ① 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稀硫酸 , 试管中有红棕色气体产生的为亚硝酸钠; ② 用洁净的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无色溶液滴在淀粉碘化钾试纸上 , 出现蓝色的是亚硝酸钠; ③ 向两支盛有硫酸亚铁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两种物质 , 溶液变棕黄色的是亚硝酸钠; ④ 分别向盛有两种溶液的试管中加入硝酸银 , 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氯化钠 ,另一支试管内是亚硝酸钠。 其中能够区分亚硝酸钠与食盐的操作及结论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解析: 选 C。 亚硝酸钠可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产生沉淀即不能利用硝酸银溶液来区别亚硝酸钠和氯化钠,所以操作 ④ 错误。 物质的鉴别 1. 含义 通常是指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进行定性辨认,可根据一种物质的特性区别于另一种物质,也可根据几种物质的气味、溶解性、溶解时的热效应等性质的不同加以区别。 2. 基本思路 (1)利用阳离子的特性: (2)利用阴离子的特性 3. 一般原则 (1)若有 n种物质需鉴别 , 一般检验出 n- 1种物质即可。 (2)方法或试剂选择得越简单越好 , 条件越简单越好 , 实验现象越明显 、 越典型越好。 (3)若无限定要求 , 一般首先考虑用物理方法 ,当物理方法无法鉴别时 , 再考虑用化学方法。 (4)用物理方法鉴别的步骤: 观察法 ― → 嗅试法 ― → 水溶法 (5)用化学方法鉴别的步骤: 固体:加热法 ― → 水溶法 ― → 指示剂测试法 ― →指定试剂法 液体:指示剂测试法 ― → 指定试剂法 气体:点燃法 ― → 通入指定试剂法 (6)在检验过程中最好不要产生对环境有污染的物质。 ( 2 0 1 1 年龙岩高二检测 ) 现有 A 、 B 、 C 、 D 、E 、 F 六种化合物,已知它们的阳离子有 K+、 Ag+、Ca2 +、 Ba2 +、 Fe2 +、 Al3 +,阴离子有 Cl-、 OH-、CH 3 CO O-、 NO-3 、 SO2 -4 、 CO2 -3 ,现将它们分别配成 0 . 1 m o l L。苏教版化学选修6亚硝酸钠和食盐的鉴别
相关推荐
反应中浓 H2SO4的作用是什么。 ① 催化剂 :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② 吸水剂 :吸收生成的水分,增大反应进行的程度 溶解乙醇、中和乙酸、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性。 较多量的乙醇,较少量的乙酸。 物 质 沸点( 0C) 密度( g/mL) 水溶性 乙 酸 117. 9 1. 05 易溶 乙 醇 78. 5 0. 7893 易溶 乙酸乙酯 77 0. 90 不易溶于水 难溶于盐溶液 • 思考 *讨论
征:体系中各物质的含量是否保持不变。 【 解析 】 ① 与 ② 是针对 v(正 )= v(逆 ), 首先看方向是否为同向 , 如为同向则排除 , ② 为同向排除。 如为两个方向的再看量的关系是否正确 , ① 为两个方向 , 且量的关系正确。 ③ 如果 NO2为减少的量 , NO和 O2为增加的量 , 则为同向 , 也不正确。 ⑤ 当容器容积恒定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为一定值 ,不能表明反应达平衡状态。
m1- m2ρ= 2 hS ,所以 h =m1- m22 ρS。 3. 测定步骤 截取镀锌铁皮 ↓ 称量镀锌铁皮质量 — 电子天平的使用 ↓ 与稀硫酸反应除去锌镀层 — 原电池原理、反应终点判断 ↓ 烘干称量铁皮质量 — 电子天平的使用 ↓ 重复实验 ↓ 数据记录处理 — 平均值法 (2020年杭州高二检测 )白铁即镀锌铁皮 , 某学习小组的三位同学为了测定镀锌层的厚度 , 提出了各自的设计方案
3+ : Fe+2Fe3+ ===3Fe2+ (2)冷却结晶 过滤 不能。 蒸干时溶液中的杂质离子会被带入晶体中;蒸干时晶体会受热分解或氧化 (3)利用乙醇的挥发 , 除去晶体表面附着的水分 ① 减少晶体在洗涤时的溶解; ② 减少蒸馏水中溶解氧对晶体的氧化 Ⅱ .[交流讨论 ](1)A、 B装置间缺一个干燥装置 (2)使硫酸铵充分反应 , 完全转化为 NH3 [探究结论 ]% 【 规律方法 】
C6H12O6 CH2OH(CHOH )4CHO 醛基、醇羟基 醛基 的性质 醇羟基 的性质 葡萄糖 化学性质 ●葡萄糖 简介 用途 属于 多羟基醛 (1)醛基 的性质: CH2OH(CHOH)4CHO + H2 CH2OH(CHOH)4CH2OH 催化剂 CH2OH(CHOH)4CHO+2 Ag(NH3)2OH 2Ag +CH2OH(CHOH)4COONH4+3NH3 +H2O △ 己六醇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