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第8课师说4内容摘要:

2通过对比,极言师道不传之可叹与可怪,针砭时弊,批判 “ 士大夫之族 ”“ 耻学于师 ” 的不良风气。 167。 2串讲分析 找出通假字并写出该字的本意。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复 习 与 强 化 受 ——授,同音通假。 不 ——否,古代 “ 不 ” 也读“ 否 ” ( 《 说文 》 : “ 否不也 ” ),属音义皆近。 ( 1)名词,老师 例句:古之学者必有 师。 ( 2)动词,从师 例句:吾 师 道也。 ( 3)意动用法,以 …… 为师 例句:吾从而 师 之。 ( 4)名词,军队 例句:齐 师 伐我。 ( 5)姓氏:孔子师郯子 …… 师 襄 “师”的意义和用法 ( 1)中意义为老师。 而在古汉语中名词有时还可以活用作动词,在句中作谓语。 ( 2)句中 “ 师 ” 在“ 道 ” 前,用作动词,意义为从师。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名词活用的特殊形式,是 “ 将它看成什么 ” 或 “ 认为它怎么样 ” 的意思。 ( 3)句中的 “ 师 ” 属此类。 167。 3串讲分析  “其贤 ” 的贤,是指德和才。 “ 师不必贤于弟子 ” 中的贤,可作高明讲。 “ 术业有专攻 ” ,术,本义是道路;术业, “ 不是技术才能和学业 ” ,而是所从事的学业。 “ 术 ” 的相同用法如: 《 隆中对 》 有 “ 智术浅短 ” ,智术是“ 智慧和所采取的建国路线 ”。 167。 3串讲分析 “三人行 ” : “ 三 ” 不是只表多数,很多人在一起走路,当然会有老师,这就失去这一格言的警辟性。 “ 三 ” 是“ 少中见多 ” ,即最起码的多数的人在一起行走,就必然有我的老师。 举事实:孔子师郯子、苌弘、 师襄、老聃 →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引言谈: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 →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 专攻(能者为师) 167。 3串讲分析 《 汉书 儒林传 》 说 :“古之儒者,博学乎六艺之文。 六艺者,王教之典籍,先圣所以明天道,正人伦,致至治之成法也。 ” 汉代治经学必有师承,各以家法教授。 学生须严守老师的解说,不能随意更改,不能立异端杂说。 167。 3 援引圣人从师的态度,进一步阐述能者为师的道理。  167。 4 交代写作缘由,激励后学。 作用:古今对照,虚实并举,突出了中心,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67。 3 167。 4 小结 此处赞扬李蟠 “ 好古文 ” ,是指爱好他们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