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新课标选修4内容摘要:
验2一3) ∶ 实验表明,加热的一组首先出现浑浊。 实验2一3 • Na2S2O4+H2SO4==Na2SO4+SO2+ S↓+H2O • 再观看动画 ; • 从实验中可以得出结论 ∶ 加热的一组首先出现浑浊。 • 科学探究 ∶ 碘化钾加入稀硫酸 , 振荡加淀粉溶液 , 加热的试管先出现蓝色。 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 (3 )温度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当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 加快;降低温度, 化学反应速率 减慢。 实验测得:温度每升高 100C,化学反应速率通常 增大到原来的 24倍。 在浓度一定时,升高 温度,反应物分子的 能量增加 ,使原来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的分子变成活化分子,从而增加了反应物分子中的活化分子数,使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因而使反应速率增大。 当然,由于升高温度,会使 分子的运动加快,单位时间里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次数增加,反应也会相应加快,但这不是主要原因。 (4) 催化剂 对 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要的 活化 能,这样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增加单位体积内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所占百分数,从而 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成千上万倍地 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如以下反应,加入二氧化锰加速过氧化氢的分解速度。 MnO2 (实验2一4) 2H2O====2H2O+O2↑ ▲理论解释影响因素 • 如加热、增大反应物浓度等我们前面已经从能量、分子碰撞等方面进行了解释,希望同学们再作理解, 掌握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的内容, 了解 其为什么产生这样影响的基本原因。 练习题1 • 对于在一个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 • C(s)+ O2 = CO2 (s)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第二章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1新课标选修4
相关推荐
最低能量状态的倾向 (即能量判据 );自发过程取向于最大混乱度的倾向 (即熵判据 ) (2)对于密闭体系,在恒压和不作其他功的条件下发生变化,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等于体系的焓的变化。 (3)在密闭条件下,体系有由有序自发地转变为无序的倾向,这种推动体系变化的因素称作熵。 (4)同一物质,在气态时熵最大,液态时次之,固态时最小。 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的应用 (1)由能量判据知:放热过程常常是容易进行的。
面有灌木层、草本层、地被层,还有地下生物。 动物则鹰、松鼠等处于顶层,麻雀、雉等处于中层,鼠和兔等在地面,蚯蚓、蝼蛄等在地下。 1、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的明显的分层现象 —— 即不同生物占据不同高度。 池塘生物群落中,荷花、芦苇等将茎叶高高地挺出水面;睡莲、满江红、浮萍等浮于水面;金鱼藻等则生长于水底。 鲢鱼在水体浅层、鲩鱼在中层、青鱼、虾、蚌等在水底,泥鳅、鳝鱼等则在水底淤泥中生活。 2
水平速度冲上 A后,由于摩擦力作用,最后停止在木板 A上,则从 B冲到木板 A上到相对板 A静止的过程中,下述说法中正确是 ( ) CD 预 习 篇 考 点 篇 栏目链接 考点篇 A.物体 B动能的减少量等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 B.物体 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量 C.物体 B损失的机械能等于木板 A获得的动能与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之和 D.摩擦力对物体 B做的功和对木板
浓度、接触面积、反应的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 3%);二氧化锰固体;盐酸( 、 3 mol/L);碳酸钙(块状、粉末);表面积大致相同的铁片、镁条; mol/L的硫代硫酸钠和 mol/L的硫酸;热水;冷水。 仪器:试管、药匙、镊子、胶头滴管、试管夹、烧杯、酒精灯。 影响 化学反应速率的 因素(外因) 实验探究二:取 a、 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 5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