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3内容摘要:
而不含 Fe 3 + ,溶解在盐酸中能得到 Fe 2 + ,只有 D 项。 D 2 .能与 Fe3 +反应,且能证明 Fe3 +具有氧化性的是 ( ) ① S CN- ② Fe ③ Fe2 + ④ Cu ⑤ Zn ⑥ OH- A . ①②③ B . ②④⑤ C . ①③⑥ D . ①②⑤ 解析 Fe 3+与 ①⑥ 中微粒反应时 Fe 3+的化合价未变,与②④⑤ 中金属单质反应时 Fe 3+的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显示氧化性。 B 3 .除去下列物质中所含的杂质 ( 括号内为杂质 ) ,将选用的试 剂和分离方法填在题后的横线上,并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 方程式。 ( 1) F e2O3[ F e ( OH)3] __ __ 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 ___ ; ( 2) F e2O3( Al2O3) _______ ___ _ 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 ( 3) F e Cl3( F e Cl2) _______ ____ 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 _ ; ( 4) F e Cl2( F e Cl3) _______ _______ ____ __ ___________ _____ ; ( 5) F e Cl2( CuCl2)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 __ __。 解析 ( 1) 根据 F e ( OH ) 3 的不稳定性,采用加热的方法,杂质可转化为被提纯物。 ( 2) Al 2 O 3 能溶于 Na OH 溶液中,反应后过滤分离; ( 3) 通入 Cl 2 使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 ( 4) 加入铁粉,将杂质转化为被提纯物; ( 5) 加入铁粉,置换出铜,过滤加以分离。 答案 ( 1) 加热。 2F e ( O H ) 3 ==== =△Fe 2 O 3 + 3H 2 O ( 2) 加入过量的 N a O H 溶液 , 过滤。 Al 2 O 3 + 2O H-== =2A lO-2 + H 2 O ( 3) 通入足量的 Cl 2。 2F e2 ++ Cl 2 == =2F e3 ++ 2C l- ( 4)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2F e3 ++ Fe == =3F e2 + ( 5) 加入足量铁粉,过滤。 Fe + Cu2 +== =F e2 ++ Cu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 .下列物质的颜色叙述正确的是 ( ) A . Fe 2 O 3 — 黑色 B . M gO — 白色 C . F e Cl 3 溶液 — 红褐色 D . F e ( OH) 2 — 灰绿色 B 2 .要证明某溶液中不含 Fe3 +而可能含 Fe2 +,进行如下实验 操作时的最佳顺序为 ( ) ① 加足量氯水 ② 加少量 K M n O 4 溶液 ③ 加少量 NH 4 S CN 溶液 A . ①③ B . ③② C . ③① D . ①②③ 解析 KMn O 4 溶液本身带有颜色,不能用于鉴别;如果先加足量氯水,则无法检验原溶液中 Fe3 +、 F。第3章第2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3
相关推荐
x + 16. f ′ ( 3) = limΔ x → 0 Δ yΔ x= limΔ x → 0 ( 2Δ x + 16) = 16. 2.求函数 y= 2x2+ 4x在 x= 3处的导数. 法二: f ′ ( x ) = limΔ x → 0 2 x + Δ x 2+ 4 x + Δ x - 2 x2+ 4 x Δ x = limΔ x → 0 4 x Δ x + 2
必然的联系,而个别事件的特征和偶然联系已经不是重点了。 例如气体在无序运动中不断发生碰撞,每个分子的运动速率不断地发生变化。 在某一特定时刻,某个特定分子究竟具有多大的速度完全是偶然的,不能预知。 但对大量分子的整体,在一定条件下,实验和理论都证明它们的速率分布遵从一定的统计规律。 2.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宏观表现 (1)当外力欲使物体拉伸时,组成物体的大量分子间将表现为引力,以抗拒外界对它的拉伸
56 0( 种 ) . 所以一人得 4 本,一人得 3 本,一人得 2 本的分法共有 7 56 0 种. ( 3) 方法一 用与 ( 1) 相同的方法求解,得 C 39 C 36 C 33 = 1 68 0( 种 ) . 所以甲、乙、丙各得 3 本的分法共有 1 68 0 种. 方法二 可采用先平均分组再分配给 3 个人的方法,即共有分配方式 C39 C36 C33A 33 A33 = 1 6
线 y = x4+ ax2+ 1 在点 ( -1 , a + 2) 处切线的斜率为 8 ,则 a = ( ) A . 9 B . 6 C .- 9 D .- 6 ( 2 ) 若曲线 y =32x2+ x -12的某一切线与直线 y = 4 x + 3 平行,则切点坐标为 _ _ _ _ _ _ _ _ ,切线方程为 _ _ _ _ _ _ _ _ . 【思路探究】 ( 1 ) 求出函数在 x
食 鼓励农民种粮食 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 Page 21 (四)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观察这两幅图,你能说出季风水田农业有什么特点吗。 Page 22 (四)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小农经营: 家庭为单位经营,人均耕地少。 措施: 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扩大耕地规模 (四)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农民在田地里精耕细作 → 稻谷的单位产量高; 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 →
116. 故所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y216-x29= 1. 1 . 求双曲线标准方程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定义法,二 是待定系数法. 2 .用待定系数法求双曲线标准方程的步骤: ( 1 ) 定位:确定双曲线的焦点位置,如果题目没有建立坐标系,一般把焦点放在 x 轴上; ( 2 ) 设方程:根据焦点的位置设相应的双曲线标准方程 ( 当焦点在两个坐标轴上都有可能时,一般设为 Ax2+ By2=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