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化学高二下醋和酒香内容摘要:
③ 二分子的反应: HOOCCOOH + HOCH2CH2OH +2H2O 分类 羧酸的分类 按 COOH 多少分 按烃基 种类分 一元羧酸 如:醋酸 二元羧酸 如:乙二酸 脂肪酸 芳香酸 如:苯甲酸 饱和酸 如:硬 脂酸 软脂酸 不饱和酸 如:油酸 多元羧酸 名称 分子式 结构简式 结构式 甲酸 (蚁酸 ) 苯甲酸 ( 安息香酸 ) 乙二酸 ( 草酸 ) CH2O2 C7H6O2 HCOOH H2C2O4 C6H5COOH HOOCCOOH c H O O H c H O O c H O O c H O O 几种常见的有机羧酸 CH2=CHCOOH 丙烯酸 H C O O H C H 3 C H C 3 2甲基丙酸 H—C—O—H O 由于甲酸中有醛基,又有羧基,所以甲酸既具有羧酸的性质, 也具有醛的性质。 甲酸的特殊性 物理性质: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有腐蚀性, 能与水互溶。 HCOOH 化学性质 : ( 1)还原性 ① 银镜反应 HCOOH + 2[Ag(NH3)2]OH Δ (NH4)2CO3 + 2Ag↓+ 2NH3 + H2O ② 与新制 Cu(OH)2反应 Cu(OH)2 Δ 溶解, 蓝色溶液 砖红色沉淀 (HCOO)2Cu Cu2O HCOOH +2Cu(OH)2 Δ CO2↑ + Cu2O ↓ + 3H2O 甲酸具有还原性,能被弱氧化剂氧化生成碳酸,碳酸分解成 CO2 和 H2O, 若在氨溶液中 ,则可能生成 NH4HCO3或( NH4)2CO3。 结论: 利用甲酸的这一反应现象,可以区别于其他的酸或醛 ( 2) 酸性 ( 与 NaHCO Na2CO 苯酚钠等反应 ) 2HCOOH + Na2CO3 HCOOH + O H O N a + HCOONa 2HCOONa + CO2↑ + H2O 甲酸钠 ★ 酸性强弱比较: ① 脂肪酸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酸性减弱,熔沸点升高。 ② HCOOH C O O H CH3COOH H2CO3 O H 思考: 它们对应盐的碱性强弱顺序如何排列。 *( 3)酯化反应 C O O H H 2 + HOCH2 HOCH2 浓 H2SO4 Δ + 2H2O O C OCH2 H C O OCH2 H 二甲酸乙二酯 C O O H H + CH3CHCH3 OH 浓 H2SO4 Δ + H2O H C O C H C H 3C H 3OC O O H H + C H 2H O 浓 H2SO4 Δ H C OOC H 2+ H2O 甲酸异丙酯 甲酸苯甲酯 酯的命名: 酸与 醇反应产物称 — 酸 酯,把 醇 改成 酯 几种重要的高级脂肪酸(分子中的烃 基含有较多碳原子的羧酸) 硬脂酸: C17H35COOH 常温下呈固态 [ 十八 (碳 )酸 ] 软脂酸: C15H31COOH 常温下呈固态 油酸: C17H33COOH 烃基里含有一个 [ 十八 (碳 )烯酸 ]。沪科版化学高二下醋和酒香
相关推荐
加工参数如图 478 “XY 向切入 ” 有以下选择: 2D步长: XOY投影面上(二维平面),保持一定的进给量。 3D步长:在实体模型上(三维空间),保持一定的进给量。 步长:设定 2D或 3D的进给量。 路径类型有如下四种方式如图 479和 480。 偏移:使用一条限制线,做成平行于限制线的刀具轨迹。 法线方向:使用一条限制线,做成垂直于限 制线方向的刀具轨迹。 垂直方向:使用 2条限制线
序的“自定义特性”,并将“渐变色分辨率”设置为等于“矢量分辨率” 1 编辑 DWF6 ePlot 驱动程序的“自定义特性”,并将“渐变色分辨率”设置为大于“矢量分辨率” 0 A 或 B 均可 0 对于编辑已经存在的 DWF配置文件,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右键单击 DWF配置文件,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打开”,打开“绘图仪配置编辑器” 0 双击 DWF配置文件,打开“绘图仪配置编辑器” 0
ect39。 s NPV to equal zero (the IRR) rather than using the cost of capital (r) in the denominator and finding NPV. Thus, the two approaches differ in only one respect: in the NPV method, a discount
离子 ~ 阴离子 原子 ~原子 静电作用 共用电子对 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比较 只存于离子化合物 存于 非金属单质 、 共价化合物 、 也可能存在 离子化合物 H Cl Cl Na 不存在 用一根短线代替一对共 用电子 H Cl 离子化合物和共价键形成的物
3:物质溶解过程是否伴随能量变化。 ● 录像: NaOH固体溶于水的能量变化 ■ 提问 4:为什么不同溶质在溶解时所表现出的热现象不同。 ● 动画: 溶解的过程 : 溶解过程 扩散 物理过程 吸热( Q吸) 水合 化学过程 放热 ( Q放)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总是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表现出来的放热或吸热现象,则是溶质微粒在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总效应。 : ◆ 提问 5
值比 =化学方程式计量数比 下列关于合成氨反应( ), 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 N2 + 3H2 2NH3催 ( A) v (NH3) = mol / (Lmin) ( B) v (H2) = mol / (Lmin) ( C) v (N2) = mol / (Lmin) ( D) v (NH3) = mol / (LS) 统一物质 统一单位 比较反应速率 D v (NH3) = m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