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ppt教学课件内容摘要:
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废渣,特别是含有有害物质的废渣 城市工业向环境排放各种物质,使自然地理要素受到影响 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气候 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 出现城市 “ 热岛 ” 现象 密集的建筑群 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城市化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 ——可以 改善环境 , 使 得 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 如 平整土地 、 修建水利设施 、 绿化环境 等措施。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 ——使 城市环境质量下降 ,甚至出现种种 环境污染。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 (1)在城市建设中,要 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 和 绿色交通 , 减少城市各类 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 (2)使城市景观 尽可能地 与 山、河、湖、海、植被等 自然景观保持协调 , 建立 一种 良性循环。 我国 城市化问题: (1)问题: (2)措施: 住房紧张;交通拥挤;就医困难;上学困难;就业困难等 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等。 活动探究 模式 模式 a 模式 b 模式 c 优点 缺点 改进意见 可以净化从郊区流入城市的空气 绿地向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了城市“热岛效应”。 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 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 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 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降低。 城市内部 开辟一些绿地 在城市中心 建一些绿地 在城市各用地间要进行道路建设;提高城市中心地的利用率 (类似于“活动”中的 B模式 ) 合肥市环城公园是一个优秀的城市绿地系统。 生态城市的建设,各地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采用不同的绿地系统模式,但其目标应该是一致的。 也就是 首先在城市建设中 , 必须考虑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热岛环流” ,从而为城市建设服务; 其次城市的发展必须向生态城市的方向努力。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23城市化ppt教学课件
相关推荐
洪灾的隐患。 (4)人类越来越多地在低洼地开发和建设 , 导致洪水灾害的灾情日益严重。 (5)这里城市密集 , 交通便捷 , 工农业发达 , 人口稠密 , 洪水灾害损失严重。 新华网 24日消息 国家海洋预报台表示 , 预计 2020年 24日中午至 25日上午 , 渤海湾将出现 50到 130厘米的风暴增水 ,莱州湾将出现 60到 150厘米的风暴增水 , 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将出现 50到
、 小麦锈病 、 油松毛虫 C. 落叶松毛虫 、 小麦锈病 、 云南松毛虫 、 棉铃虫病 D. 小麦锈病 、 棉铃虫病 、 水稻病 、 落叶松毛虫 (2)在塔里木河流域易遭受的生物灾害是 ( )。 A. 水稻病 、 马尾松毛虫 、 棉铃虫病 B. 小麦锈病 、 棉铃虫病 、 飞蝗 C. 水稻病 、 鼠灾 、 飞蝗 D. 小麦锈病 、 松毛虫 、 棉铃虫病 解析 第 (1)题 ,
大堤,修蓄洪、分洪工程,退耕还湖;下游除加固大堤外,还要开挖入海河道。 答案 (1)黄河 长江 北岸支流长而多 , 南岸支流短而少。 (2)暴雨集中 , 降水变率大 暴雨历时长 , 强度大 (3)自然原因:春季锋面雨带没有到达。 往往形成 “ 春旱 ” ;夏季 , 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 “ 伏旱 ” 严重;有些年份 , 当夏季风过强时 , 锋面雨带迅速北移 , 淮河流域降水稀少。 人为原因
较快。 由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变化。 尤其是 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业的区位选择影响也很大。 二、农业地域的形成 农业地域的概念、形成和特征: 同一农业地域 内,农业 生产 的 条件 、 结构 、 经营方式 、 发展方向等具有 相同 的特征。 (1)农业地域的概念: 指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
史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等方面分析;结合图可知旅游区省内游客数量总体增加但地区差异明显,主要受收入水平和市场距离的影响;生态旅游必须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 【 答案 】 (1)自然旅游资源 科学价值 经济价值 美学价值 (2)总量增加,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距离、生态观念 (3)生态环境保护 (2020高考上海卷 )随着海峡两岸联系的不断增强,台胞游客对大陆旅游市场的影响与日益俱增。
百万人参加的抗震大演习。 除此之外, 日本的建筑物、道路等公共设施的防震加固措施效果良好。 结论: 人们本身的灾前防范意识、灾中的应急措施、灾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随着城市用地迅速扩大,耕地、林草用地减少,直接导致洪水径流的增加,加重城市的洪水灾害。 【 合作探究 】 案例②:不同抗震系数的房屋导致不同灾情 智利的瓦尔帕莱索城在 1985年发生了 7. 8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