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56单元内容摘要:
教学要求 了解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知道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艺术所呈现的藏汉合璧的风格。 体会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认识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重点解读 1.了解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 建筑特色:依山而建,石木结构,形制复杂,装饰华丽,藏汉合璧。 布达拉宫地貌和红宫、白宫、灵塔、大昭寺视频、图片。 欣赏,感受了解 2.知道布达拉宫、大昭寺等建筑艺术所呈现的藏汉合璧的风格。 藏族雕楼建筑、汉族殿堂建筑。 照片,欣赏、辨认、知道。 3.体会藏汉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认识西藏历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 割的组成部分。 ( 1)民族团结。 角度:文成公主入藏、修建布达拉宫、壁画、珍藏文物。 视频展示壁画,学思之窗、建筑风格、文物照片、会盟碑。 学生从课文中找或教师展示,体会认识。 ( 2)中国领土。 元、明管辖、清册封制度。 壁画、实物、文献。 提取信息、考证。 认识。 20 【 指导意见解读 】 第 1课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 北京故宫 教学要求 了解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代宫殿建筑风格。 感受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非凡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才能。 认识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 重点解读 1.了解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 特点:布局严谨、气势恢弘、装饰豪华、壮丽辉煌。 (总体和谐中富有变化,装饰艺术丰富多彩,建筑色彩华丽鲜艳, 对比强烈。 ) 2.认识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技术和中国 特色的古代宫殿建筑风格。 感受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非凡成就和 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才能。 角度:平面布局,形态构成,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 布局:平面严谨对称,主次分明,形态:砖墙木梁架结构, 艺术处理和手法运用:飞檐、斗拱、藻井和雕梁画栋等。 视频、平面图、局部特写照片,感受,认识。 建筑风格可与世界其他宫殿建筑比较。 可与布达拉宫比较。 21 【 指导意见解读 】 第 1课 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 北京故宫 教学要求 了解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北京故宫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宫殿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代宫殿建筑风格。 感受我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非凡成就和我国劳动人民杰出的创造才能。 认识北京故宫三大殿和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 重点解读 3.文化内涵 角度: 物质的 —— 建筑技术及特点,文物宝库。 精神的 —— 建筑设计 思想(封建传统礼制、阴阳五行学说、家、国统一、突显皇权至尊)。 实质:表现封建帝国的大一统气度和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视频、规划布局图、景观图(形制、色彩)、文字材料(数字运用)、 图片(龙)。 教师引导,学生找课文说明。 22 【 指导意见解读 】 —— 第六单元 基本要求 了解颐和园的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认识颐和园所体现出来的中国古代高超的园林建筑技术和中国特色的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感受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精美和颐和园的恢宏气势,树立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和古代建筑的保护意识。 发展要求 了解颐和园的修建历史。 重难点 第 2课 瑰丽的夏宫 —— 颐和园 重点:颐和园的修建历史;颐和园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园林 风格;认识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创造。 难点:颐和园在造园艺术上的突出成就。 23 【 教学设计思想 】 一、准确的教学定位 —— 为学生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进一步发展奠定比较坚实的基础。 1.定位依据 ( 1)学生的学习基础 ( 2)学生的发展志向 ( 3)高考测量评价方式、方法。 2.定位 ( 1)激发兴趣 ( 2)拓展视野 ( 3) 发展能力 24 【 教学设计思想 】 二、独特的审视视角 —— 从历史的视角审视、把握文化遗产的历史文化内涵。 1.理由 ( 1)世界遗产公约关于文化遗产的定义。 ( 2)建筑是“凝固”的历史。 ( 3)历史教学应体现学科特点和功能。 ( 4)文化遗产的历史、科学、艺术三者可以统一于历史之中。 2.审视方法 从文化遗产中解读出其所蕴涵的历史信息:经济的、政治的、文学艺术的、科技的、思想的等。 3.目的 探究文化遗产的历史内涵、发掘其突出的普遍价值。 25 【 教学设计思想 】 三、合理的内容整合 —— 突出重点、删繁就简,直观形象 1.紧紧扣住文化遗产的历史视角,抓住其中最能体现文化内涵的重要内容进行学习,对于其他的教材内容可略讲或归纳合并。 2.将历史的逻辑与教材的逻辑统一于学生的认知逻辑之中,从宏观到微观,从表象到实质逐渐深化对文化遗产的认识。 3.充分运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各种途径收集有关图片、影像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探究文化遗产的历史内涵、发掘其突出的普遍价值。 4.教学指导意见中出现了较多的。人教版历史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56单元
相关推荐
华民族多元一体,在碰撞中融汇一体的友好篇章。 ( 2)在地球上如此险峻地段,依靠如此简陋的手工劳动工具,用血肉之躯建筑起如此工程精巧、气势磅礴而震撼世界的地上长龙, 显示出中华民族坚忍刚毅和勤劳智慧的精神。 ( 3) 因长城而衍生的文化篇章灿烂夺目,异彩纷呈。 巨型书画石刻、石窟、墓砖壁画、诗赋、歌曲、乐舞世代传颂,无不与长城的精神有关。 显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风彩与豪情壮志。
了弗农山庄,告别了平民的生活,告别了家庭的幸福,带着无法用言语形容的忧虑不安的心情,动身前往纽约,虽然我极其乐意响应祖国的号召为祖国服务,但是却没有多大希望不辜负祖国的期待。 ” 二、华盛顿的选择 —— 有所为 在美国数十位历任总统中,华盛顿和林肯是受后人崇敬的两位最伟大的总统。 然而,两人造就自己历史英名的行为模式,却不尽相同。 林肯依靠“有所为”而成就英名。 …… 华盛顿的历史英名造就
掉, 整个城市的面貌也随之大变,难以再恢复历史的原貌。 然后导出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讲到《世界遗产公约》的制定及其主要内容。 第二目“《世界遗产名录》和 登录标准”, 先讲《世界遗产名录》的登录标准,再讲《世界遗产名录》先后公布的世界遗产数量,最后讲《保护非物质文 化遗产》的制定和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 讲述四项登录标准 时,可选择五张分别代表一种突出的艺术成就(如长城);能 在一
一多民族国家中的作用 四、康熙帝亲政时面临怎样的困难。 他又是如何应对的。 困难:(内部)①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坚持抗清;②北方的蒙古部落需要加强管理;③满汉民族矛盾尚未平复;④权臣鳌拜骄横跋扈,对皇权构成威胁;⑤ “ 三藩 ” 掌握重兵,割据称雄,威胁清朝统治和国家统一。 (外部)沙俄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 对策:(对内)①智擒鏊拜,稳定了朝廷秩序;②果断出兵平定三藩;③任用降将施琅攻克澎湖
连发生两场革命 (1917年的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 )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这两场革命的性质是否相同。 你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参考: ① 决定因素 :俄国社会矛盾的尖锐 ② 革命性质 : 1917年的 二月革命属资产阶级革命;十月革命属社会主义革命 ③ 判断依据 :革命任务和革命成果 问题探究: 1917年 11月 68日俄国十月革命在一天多的时间里就在首都彼得格勒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语言概括 其优秀品质或历史地位。 10 1966年,河北邢台发生强烈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极大灾难。 除了两次亲临震区,周恩来总理还召集了探讨地震预报的专题会议。 地震预报在当时是一个有待解决的世界性难题。 李四光认为,只要注意对断裂带的研究,并设置必要的观测网进行监测,再参考我国历代文献中丰富的地震资料,是可以对地震作出预报的。 为了探索预报规律,李四光不顾高龄,深入邢台震区进行考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