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内容摘要:
( 2)作用: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力量,为最后战 胜法西斯轴心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 他们互相配合,并赢得了最后胜利。 大西 洋宪章 联合国 家宣言 根本利益 六、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 ( 1) 战 况 ( 2) 意 义 ① 1941年 9月底,德军向 发动进 攻,局势紧张。 ② 1941年 12月初,严冬来临,苏军在朱可 夫将军指挥下大举反攻,德军后撤。 ① 德国陆军在二战中遭受第一次重大失败。 ②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莫斯科 ( 1)原因 ① 莫斯科战役后,德军在东线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 ②为夺取高加索,首先选择了战略要地斯大林格勒。 ( 2)战况 ① 防御: 1942年 7月战役开始,德军一度突入市区,苏 联军民与德军展开巷战。 ②反攻:苏军从南北两侧包围德军, 1943年 2月德军惨败。 ( 3)意义 ① 规模:苏德战争中最为激烈的战役。 ②地位:是 战场局势的根本转折,对于整个反法 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影响。 苏德 (二)中途岛战役 ( 1) 1942年 4月,美国对日本的东京、横滨等城 市的轰炸使日本举国震动。 ( 2)日本为巩固并加强在太平洋上的优势,诱 使美国太平洋舰队出动,加以歼灭。 ( 3)美军事先破译了日军密码,了解日军的作 战计划。 : 1942年 6月,日美双方在中途岛附近海域 展开一场海空大战,日军惨败。 :日本开始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三)阿拉曼战役 : 1942年北非德意军队进逼 ,开罗 告急。 : 1942年 10月,英军在 指挥下大举反攻; 德意军队处于劣势,全线西撤。 :北非战场形势发生了转折。 (四)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的意义。 ,人民终于看到了胜利的 曙光。 阿拉曼 蒙哥马利 七、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一)盟军的反攻 ( 1)时间: 1942年 8月开始。 ( 2)战役: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 战 役、菲律宾战役。 ( 3)影响:美军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日军的海空军主力基本被消灭。 马里亚纳 、地中海战场 ( 1)时间: 1942年 11月开始。 ( 2) 事 件 ① 美英联军在西北非实行代号为“火 炬”的两栖登陆。 ② 年 5月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 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③ 7月,美英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意 大利的墨索里尼政府垮台,新政府投降。 ( 3)影响 ① 北非战事胜利结束。 ②意大利退出战争,法西斯轴心国开始 瓦解。 1943 ( 1)时间: 1943年后。 ( 2)战况 ① 德军大规模进攻 ,力图消灭该 地苏军主力。 ②双方在普罗霍罗夫卡发生了二战中规模 最大的坦克会战,德军损失惨重。 ③ 1944年 1月起,苏军对德军发动 10次大规 模进攻。 ( 3)影响 ① 德军从此一蹶不振,失去苏德战场。 ②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法西斯仆从 国退出战争。 库尔斯克 主动权 (二)盟军联合行动 :召开会议 会议名称 时间 国家 内容 开罗会议 1943年 11月 美、 英、 中、 《 开罗宣言 》 宣告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 德黑兰 会议 开罗会议后 苏、 美、 英、 开辟欧洲第二战场及商谈战后处置德国和成立国际组织等问题 雅尔塔 会议 1945年 2月 苏、 美、 英、 商谈对德政策和安排战后世界事宜 波茨坦 会议 1945年 7月 苏、 美、 英、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 处理德国的精神;发 表 波茨坦公告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 1)背景 ① 1943年后反法西斯战争节节胜利。 ② 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 2)过程 ① 战役代号是“霸王行动”,由美国的 指挥。 ② 1944年 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 地区强行登陆。 ③盟军向法国内陆进攻, 8月,巴黎光复。 ( 3)影响 ① 是人类战争史上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 ②从此,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 中,加速走向灭亡。 德黑兰 艾森豪威尔 (三)盟军的胜利 7月,盟军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登陆, 9 月,新政府投降,意大利退出战争。 :欧洲战争结束。 ①盟军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 ②波茨坦会议召开。 ③美国在广岛、 各投下一颗原子弹。 ④苏联对日作战。 ( 2)时间: 1945年 月 日。 ( 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结束。 ( 1)加速 日本投降 的因素 长崎 9 2 八、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影响 (一)空前的浩劫 ( 1)规模空前:战争涉及四大洲及四大洋。 ( 2)损失巨大:历次战争中死亡人数最多的一 次,军费开支和物资总损失浩大,人类历史文化。人教版历史选修3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相关推荐
总统有权主力国家事务和联邦政府的各种工作,有权选任所有行政部、院、署、局等机关首长(须经参议院认可),总统是美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宣战权归属国会,但在一些情况下总统往往越过国会不宣而战。 在外交事务方面,总统是负责处理对外关系的主要官员。 他任命驻外大使、公使和领事(须经参议院认可),接见外国大使及公务人员。 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但须经参议院 2/3多数票的批准;而总统与外国签定的一切行政协定
材料二:问题不是印花税不合时宜,也在在于殖民地没有能力支付税额,而是它不合 “ 宪法 ” ,违反了他们的权利。 —— 驻北美英军司令的评论 材料一:当时英国本土人均税收是 1213先令,占人均收入的 5%%。 而北美人民人均税收为3先令,只占人均收入的 %。 英国政府认为,殖民地居民也是英国的臣民,必须分担帝国财政开支的负担。 材料三:殖民地议会宣称: “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1789年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攻占巴士底狱标志着大革命的开始;为捍卫革命,法国人民一方面在战场上英勇抗外国武装干涉军,另一方面于 1792年 8月再度发动武装起义,攻占王宫,囚禁国王。 在人民群众的极力要求下,国民公会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吉伦特派掌权后期,处在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 ,1793年 5月底 6月初巴黎人民第三次发动起义将雅各宾派推上统治地位,将大革命推向高潮。
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 可担任一切官职; 提供骑兵,自备军械军装和马匹 可担任低级官职; 提供重装步兵,自备军械军装 二、确定财产等级制度 打 破 贵 族 世 袭 特 权 按 财 产 多 少 划 分 等 级 目的 标准 等级名称 年收入 权利和义务 第一 等级 第二 等级 第三 等级 第四 等级 大于 500 麦斗 300~500 麦斗 200~300 麦斗 除司库外的高级官职; 提供骑兵
32家 英国 水电 19家 日本 纺织 16家 德国 食品 39家 俄国 机器造船 7家 资金合计 1﹒ 3亿元 共计 136家 (投资在 10万元以上的) 一方面强占中国市场,打击中国民族工业;另一方面又冲击自然经济,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考探究 2: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危害。 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设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
: 北魏前期征税分为 “ 三等九品 ” .九品是按资产多少而规定赋税高低的品级。 三等是按等第将税收送到不同地区 .但实际上却无法做到 .一方面由于世家大族隐瞒大量田地和人口 ,造成贫富不分。 另一方面 ,由于官吏与地主勾结 ,把负担压在广大人民身上。 一、北魏的崛起与统一黄河流域 二、社会改革迫在眉睫 ⑴基层统治方式实行宗主督护制: ⑵赋役制度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实行民族歧视和压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