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教版高二上8-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场ppt课件11内容摘要:
强为: 22 / rQkqrQqkqFEooo =前者适用于任何电场,后者只适用于真空(或空气)中点电荷形成的电场。 oqFE 要注意区别场强的定义式 2rQkE 与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 例 电场中有一点 P,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 A、若放在 P点的检验电荷的电量减半,则 P 点的场强减半。 B、若 P点没有检验电荷,则 P点的场强为零C、 P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种电荷在 P点受 到的电场力越大。 D、 P点的场强方向为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 向。 C 电场强度 物理意义:描述电场本身力的性质的 物理量 是电场本身所固有的物理量 定义:大小: 方向:与正电荷受力方向相同,是矢量 点电荷周围电场: 电场的叠加:矢量合成 qFE 2rKQE 小结: 例、 绝缘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悬挂一轻质小球 a,a的表面镀有铝膜。 在 a的近旁有一绝缘金属球 b,开始时 a、 b都不带电,如图所示。 现使 b带电,则( ) A、 a、 b之间不发生相互作用 B、 b将吸引 a,吸住后不放开 C、 b立即把 a排斥开 D、 b先吸引 a,接触后又把 a排斥开 由于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 b首先将其近旁的轻质小球 a吸引并使之互相接触, a、 b接触后将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互相排斥,故最终 b又把 a排斥开。 解: D 例、 关于电场线,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场线是客观存在的 B、电场线与电荷运动的轨迹是一致的 C、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与电荷在该点受力 方向可以不同 D、沿电场线方向,场强一定越来越大。 C 对于由点电荷 Q产生的电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场强度的表达式仍成立,即 E=F/q,式中的 q就是产生电场的点电荷 B、在真空中,电场强度的表达式为 E=KQ/r2,式中 Q就是产生电场的点 电荷 C、在真空中 E=KQ/r2, 式中 Q是检验电荷 D、上述说法都不对 B例 、 下列关于电场强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公式 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产生的电场 B、由公式 可知,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 E 与检验电荷在电场中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 C、在公式 中, 是点电荷 Q2产生的 电场在点电荷 Q1处的场强大小;而 是点 电荷 Q1产生的电场在点电荷 Q2处场强的大小 D、由公式 可知,在离点电荷非常近的地 方( ),电场强度 E可达无穷大 qFE qFE 22rKQE 21rKQE 221rQKQE 2rKQE rC 例 、 在 X轴上有两个点电荷,一个带正电Q1,一个带负电 Q2,且 Q1=2Q2,用 E1和 E2分别表示两个电荷所产生的场强的大小,则在 X轴上( ) A、 E1= E2之点只有一处,该点合场强为 0 B、 E1= E2之点共有两处,一处合场强为 0,另一处合场强为 2E2 C、 E1= E2之点共有三处,其中两处合场强 为 0,另一处合场强为 2E2 D、 E1= E2之点共有三处,其中一处合场强 为 0,另两处合场强为 2E2 解: 如图所示,以 Q2所在处为 X轴原点,设 Q1 、Q2间距离为 d, X轴上坐标为。上教版高二上8-b电荷间的相互作用电场ppt课件11
相关推荐
但这些改革除了南斯拉夫外 , 都未涉及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弊端 ,因而没有对旧体制进行根本改革。 以致改革成效不大 ,经济发展日趋缓慢 , 甚至出现滑坡。 3. 政治原因 由于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官僚主义的滋生膨胀 , 进而导致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 特权和腐败现象出现。 经济 、 政治上的失误和偏差 , 使各国党和政府的威信低落 ,
产力 进行政治建设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三大改造即对农业 、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2年全国土改基本完成 , 1953年 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 “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 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 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 , 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 、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小麦种植推广 • 牛耕普及 • 原因 : • 南迁农民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 • 南方相对稳定 • 统治者重视生产 • 南迁人民和江南人民辛勤劳动 (例 4)南北朝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 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 C、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D、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 ( B) (例 5) 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是 A
D、 2%( 1020%) 例 大象是植食性动物 ,有一种蜣螂则专以象粪为食。 设一头大象在某段时间内所同化的能量为 107kJ,则这部分能量中可流入蜣螂体内的约为 、几乎为 0kJ B、 106kJ C、 2*106kJ D、 3 * 106kJ 例 如果一个人的食物有 1/2来自绿色植物, 1/4来自羊肉, 1/4来自小型肉食动物。 假如能量传递效率为 10%,那么人每增加 1千克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