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郁顿挫”的杜甫诗苏教版选修内容摘要:

说农村缺乏劳动力,生产凋敝; 再说士卒征战,官府逼租 ; 更由此说到生男不如生女的 “ 畸形心态 ” ; 最后用青海战场的惨象作结。 问题探讨 本诗以人哭起、以鬼哭结,诗中多处呼应,形成一个整体。 请指出诗中 “ 君不闻、君不见 ” 各管到什么地方,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 明确: “ 君不闻 ” 管到 “ 被驱不异犬与鸡 ” , “ 君不见 ” 管到 “ 天阴雨湿声啾啾 ”。 • 使内容从个人痛苦经历扩展到全社会,既表示说话人(诗人)感情的急遽上升,又有惊醒听者(读者)的作用。 这是诗人的心声。 他要以此来诉诸人们的良知,使人们充分认识 “ 开边 ” 政策给全国人民带来了何等严重的灾难。 杜甫为什么让役夫讲出 “ 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 ”这样的话呢。 是不是重男轻女的观念真正变了呢。 “ 边庭流血成海水 ” 所造成的,是异常的苦难造成了 “ 正常 ” 观念的被扭曲,而不是封建意识的真正改变。 诗人这种反常之语,正最大限度地道出了役夫们内心的愤激和控诉。 前人说: “ 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 ” 依你看,这首诗中的警策应是哪两句 ?并说说理由。 提示: “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 两句,既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了苦难的根源,可以概括本诗主旨;且锋芒直指最高统治者,显示了诗人的勇气,应视为诗中警策。 归纳主旨 《 兵车行 》 它揭露了唐玄宗长期以来的穷兵黩武,连年征战,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它表现了诗人同情百姓、反对 “ 开边 ” 战争的坚定立场。 艺术特色 1) 寓情于叙事之中。 诗人激切奔越、浓郁深沉的焦虑不安、忧心如焚的思想感情,都自然地融汇在全诗叙事的始终。 2) 巧妙构思,章法严密。 通过设问引出征夫的满腔悲切和哀怨的倾诉。 前后呼应,层层递进。 3) 在叙述中善用过渡句和习用词语。 ( 1)穿插 “ 道旁过者问行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