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内容摘要:
或 B 的浓度 v 正 增大, v 正 v 逆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 减小生成物 C的浓度 v 逆 减小, v 正 v 逆 → 平衡向 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a. 增大生成物 C的浓度 v 逆 增大, v 正 v 逆 →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 减小反应物 A或 B的浓度 v 正 减小, v 正 v 逆 →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2)压强和温度 ① 增大压强或升高温度 v 正 、 v 逆 均增大,且 v 正 v 逆 →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② 减小压强或降低温度 v 正 、 v 逆 均减小,且 v 正 v 逆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3)催化剂 加入催化剂 → v 正 、 v 逆 均增大且 v 正 = v 逆 → 平衡不移动 温馨提示: ① 一般只改变反应物或生成物浓度时 , 一个方向的速率一定是在原平衡的基础上改变;两个速率同时增大或减小是压强或温度改变。 ② 只要增大浓度 、 增大压强 、 升高温度 , 速率图像新平衡都在原平衡的上方 , v′v;只要减小浓度 、 降低压强 、 降低温度 , 速率图像新平衡都在原平衡下方 , v′v。 ● 典例透析 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 A(g )+ 3B(g) 2C(g) Δ H 0 , 其他条件不变时,某研究小组研究了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得出如下图所示的关系图: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研究的是不同压强对反应的影响 , 且 __________(填“ 甲 ” 或 “ 乙 ” )的压强较高。 (2)图 Ⅱ 研究的是不同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且 __________ (填 “ 甲 ” 或 “ 乙 ” )的温度较高。 (3)图 Ⅲ 研究的是不同 _________对反应的影响 , 且________ (填 “ 甲 ” 或 “ 乙 ” )的催化效率较高。 【 解析 】 题目中三个图像尽管表示的是时间与浓度 、 转化率 、 压强的关系 , 属于达到稳定状态的关系 , 但也是反应速率的问题。 该反应属于气体体积缩小的反应 , 所以压强增大 ,C的浓度增大 , 且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变短 , 故图 Ⅰ 中乙的压强较大;温度越高 , 反应速率越快 , 达到平衡的时间越短 , 故图 Ⅱ 中甲表示的温度较高;图 Ⅲ 中甲 、 乙两种方法到达的是同一个平衡状态 , 但反应速率不同 , 甲的反应速率大于乙的 , 故研究的是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 甲达到化学平衡的时间短 , 故甲的催化效率较高。 【 答案 】 (1)乙 (2)甲 (3)催化剂 甲 2. (2020甘肃部分高中联考 )500 ℃ 、 20 MPa时 , 将 H2和 N2置于一容积为 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反应过程中 H N2和 NH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 (10 min时达到第一次平衡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变式训练 A. 反应开始到第一次平衡时 , N2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mol/(Lmin) B. 从曲线可以看出 , 反应进行到 10 min至 20 min时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 C. 从曲线可以看出 , 反应进行至 25 min时 , 增加了 mol的氨气 D. 在 25 min时平衡正向移动但达到新平衡后 NH3的体积分数比原平衡小 解析: 本题考查化学平衡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一次在 10 mi n 时达到平衡,则 v (N2)= mol - 0. 35 mol2 L10 mi n= mol /(L mi n ) , A 项错误;由于 1 0 min 到 20 mi n 时, N2和 H2。20xx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第2章第3节化学平衡第2课时
相关推荐
高锰酸钾( KMnO4)、过氧化氢( H2O2) … 【 单质 】 由 同一种元素 组成的 纯净物。 【 化合物 】 由 不同种元素 组成的 纯净物。 一物一素 一物多素 水( H2O) 二氧化碳( CO2) 氯化钾( KCl) 高锰酸钾( KMnO4)、过氧化氢( H2O2) … 【 氧化物 】 两种元素 组成,其一为 氧 的 化合物。 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吗。 举例说明 高锰酸钾(
化学反应前后, 分子变化了吗。 元素变化了 吗。 分子 的种类 , 原子的种类。 元素的种类 , 物质的种类。 改变 不变 不变 改变 化学反应前后, 分子种类改变 , 元素种类不变。 问题: 某物质隔绝空气加热后,生成氧气和氯化钾,从而推断该化合物含有哪些元素。 氯化钾氧气物质 加热 O2 KCl 含 K、 Cl、 O元素 化学反应前后 原子的 种类、个数、质量 都 不变 分子的
+17 钠原子 氯原子 +11 +17 钠原子 氯原子 +11 +17 钠原子 氯原子 +11 +17 钠原子 氯原子 +11 +17 钠离子 氯离子 质子数 = 电子数 = 质子数 = 电子数 = 11 10 17 18 > < 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Na+ Cl +11 +17 NaCl 静电作用形成化合物 食盐晶体 钠 + 氯气 氯化钠 点燃 NaCl Na Cl2 NaCl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4个 ,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4个,易得到电子; 稀有气体:最外层电子数 =8个( He为 2个)。 (稳定结构) 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 稀有气体 8个( He为 2个) 比较稳定 元素的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 金 属 一般少于 4个 不稳定,易失电子 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 元素的化学性质 非金属
《 寂静的春天 》 一经问世,很快遭到一片诋毁之声,并由此引发长达数年之久的杀虫剂论战。 当时 《 纽约时报 》 的一条消息说: 《 寂静的春天 》 现在已成“ 喧嚣的夏天 ”。 论战是从对卡逊冷嘲热讽及人身攻击开始的,随后美国氰氨、孟山都和维希克尔等杀虫剂厂商,在农业部的暗中支持下,在对她开展强大攻势的同时还扬言要付诸诉讼,一些媒体也推波助澜,如 《 时代 》 周刊的评论中说
的酸碱性 2020/12/24 14 这都是某些东西在作怪。 酸性食物、碱性食物, 酸性体质、碱性体质, 时刻与你进行文字与身体的双重游戏。 其实,身体像体操运动员一样,也应该做做平衡运动。 才能满足对健康的渴求。 食物的酸碱性 2020/12/24 15 化学上水溶液的酸碱性 (常温 ) :pH值小于 7的溶液为酸性 ,等于 7为中性 ,大于 7为碱性 pH试纸测 :粗略测量 酸度计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