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外国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讲读1自画像内容摘要:

提示: 在第一部分,蒙田从外形方面展示自己的特征,而这外形特征又与人的精神世界相吻合。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是从精神世界方面展示自我的。 1 .在文章的两个部分中,作者各是从什么角度展现自己的。 2 . 文章中引用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概括。 提示: 作者在描写与说明自己的情形时,多处引用了诗句。 这些诗句运用得非常贴切、生动,恰到好处地增加了行文的起伏变化,也同样表现了蒙田学问渊博、性格随和的特点。 3 . “ 我尽量密切观察自己,眼睛不停地盯在自己身上,就像一个没有什么身外事的人那样 ” 有什么含意。 提示: 只有对自己不断地审视,不管外在的任何因素,只在自己身上进行反思和总结,才能剖析出一个真实的自我。 4 .如何能够真正认识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然而思想大师蒙田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鲜活客观的自画像。 请结合文章分析作者笔下的 “ 自我 ” 形象。 提示: 这篇文章分别从外形与精神两个维度,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十分真实而又非常完整的自我。 文章开始,作者先写自己的形貌特征与性情特点:身材矮小,身子结实,体魄强壮,精力充沛、持久,能吃苦耐劳,性爱悠闲,而且十分喜欢无拘无束。 紧随着上文,又写自己 “ 尽量密切观察自己,眼睛不停地盯在自己身上 ” ,然而,笔锋陡转,将笔触放到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的描绘上:我发现自己的懦弱和虚荣心,好不容易才敢于直说出来。 我立足虚浮不稳,觉得会随时摇晃,失去平衡。 我的目光无定,自感空腹、饭后都不一样 „„ 接着写到自己在很多 方面存在着两种截然 相反的品格和感觉,譬如沉重与轻快、很短与很长、有趣与乏味、乐趣与烦恼等。 “ 千种易变无常的行为,万般反复不定的思绪,集于我一人之身。 ” 这一句,对自己作了概括性的描写与刻画,引起下文谈及自己性格的各个侧面。 不仅如此,作者甚至对自己的写作,也进行了截然不同的两方面的展现,从而将一个 “ 不断前进,复又折回,反反复复 ” 和思想上 “ 总不能笔直前行,它飘忽无定,东游西串 ” 的人文大师的真诚奉献于读者的面前。 总之,精力充沛、吃苦耐劳、做事情受兴趣驱使,喜爱悠闲、无拘无束的日子;有些懦弱和虚荣,情绪会 反复无常、变化多端,这就是一个真实的蒙田先生,是他给自己性格的一个自画像。 5 .蒙田在《自画像》中坦然宣称: “ 我性爱悠闲,而且十分喜欢无拘无束,我是有心要这样做的。 ” 林语堂在《生活的艺术》中说: “ 智慧的人决不劳碌,过于劳碌的人绝不是智慧的,善于游优岁月的人才是真正有智慧的。 ” 古人也说: “ 五十年来思虑熟,忙人应未胜闲人。 ”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 “ 闲 ”的名句。 你是怎样理解这一 “ 闲 ” 字的。 提示: 庄子《齐物论》: “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 苶 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 ” 王哲《减字木兰花 ( 青山绿水 ) 》: “ 绿水青山,得道之人本要闲。 ” 程颢: “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 赵可《好事近 ( 密雪听窗知 ) 》: “ 倚窗闲看六窗飞,风轻止还作。 ” 蒙田和英国随笔家们都爱自称 “ 闲人 ” ,甚至赞美 “ 懒惰 ” ,颂扬 “ 流浪汉 ” ,宛若遗世独立、超然物外的闲云野鹤。 蒙田随笔集的宗旨就是 “ 闲话家常,抒写情怀 ”。 这些哲人、大家所赞美的 “ 闲 ” ,并非是懒惰,而是挣脱道统和教条束缚之后获得的一种精神自由与创作灵气。 中国古代的所谓 “ 懒道人 ”“ 拙叟 ”“ 痴翁 ” 以至老庄禅宗之类,也都与这种 “ 闲人 ” 同源。 “ 闲 ” ,实在是人类智者的共性,是写好杂文、随笔的第一要旨。 这种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