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单元儒道互补222内容摘要:

女子出嫁 )处分适兄意 , 那得自任专 ( 顺从 , 适合 )适得府 君书 ( 刚才 )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1)故尝试论之 古义 :曾经试图。 今义 :试 ,试验。 (2)所以立宗庙、社稷 ,治邑、屋、州、闾、乡、曲者 古义 :所有用来。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 古义 :不能行窃。 今义 :不可以 ,不被允许。 (4)为之权衡以称之 古义 :秤锤 ,秤杆。 今义 :比喻衡量 ,考虑。 (5)灭文章 ,散五采 古义 :文辞 ,文饰。 今义 :篇幅不很长的单篇作品。 (6)毁绝钩绳而弃规矩 古义 :圆规和角尺。 今义 :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和习惯。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1)不远千里而来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 …… 为远 ) (2)苟为后义而先利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 …… 为后 ,以 …… 为先 ) (3)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 …… 为后 ) (4)则必摄缄縢、固扃钅矞 (形容词作动词 ,加固 ) (5)曷尝不法圣人哉 (名词作动词 ,效法 ) (6)虽重圣人而治天下 (形容词作动词 ,重用 ) (7)则是重利盗跖也 (形容词作动词 ,增益 ) (8)而天下始人含其明矣 (形容词作名词 ,视觉 ) (9)胶离朱之目 (名词作动词 ,粘住 ) (10)非所以明天下也 (形容词作动词 ,明示 ) 文本助读 知识梳理 (1)何以利吾国 (宾语前置句 ) (2)昔者龙逢斩 ,比干剖 ,苌弘胣 ,子胥靡 (被动句 ) (3)何适而无有道邪 (宾语前置句 ) (4)夫妄意室中之藏 ,圣也 (判断句 ) (5)天下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句 ) (6)彼窃钩者诛 (被动句 ) (7)彼圣人者 ,天下之利器也 (判断句 )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 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 王亦曰 “仁义 ”而已矣 ,何必曰 “利 ”? 点评 如果轻义而重利 ,他们不夺取国君的地位和利益是绝对不会满足的。 没有讲仁的人会遗弃自己父母的 ,没有行义的人会不顾自己君主的。 大王只要讲仁义就行了 ,何必谈利呢 ? 剖析 孟子之所以反对先 “利 ”后 “义 ”,就在于他认为 “上下交征利 ,而国危矣 ”,因此应该以仁义维系人心。 孟子生活的时代较孔子生活的 “礼崩乐坏 ”的时代不同 ,是一个雄群争霸、战乱不已的时代。 孟子主张行仁政取民心 ,然后兴 “仁义之师 ”以统一天下 ,与法家的以武力征服天下根本对立。 孟子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