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九单元经世致用992内容摘要:

董仲舒的天人性命之说 ,写出了有益于治国安邦的著作 (《史记》 )。 儒者想尊崇人的天赋禀性 ,却又抽象地谈论义理来作为治学的功绩 ,这就是宋明理学被才德高尚的人所讥讽的原因啊。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点评 探讨天与人的关系 ,是中国古代哲学很早就关注的一个命题。 至于性命之学 ,也其来久远。 汉代的董仲舒将周代以来儒家的天道观和阴阳五行学说结合起来 ,杂以法家、道家思想 ,建立了 “天人感应 ”学说 ,主张君权神授 ,天限皇权。 作为董仲舒的学生 ,司马迁不能不受他的影响。 但司马迁主要吸收了董仲舒关于历史演变、儒学兴起等论述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著成《史记》 ,所以章学诚称之为 “经世之书 ”。 而后世儒者弃实务虚 ,妄图以 “空言义理 ”来 “尊德性 ”,流于空泛 ,为世所讥。 需要注意的是 ,作者这里所说的 “儒者 ”及下文所说的 “近儒 ”,都是指朱、陆学派的后学末流。 对于朱、陆 ,章学诚还是很推崇的。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春秋》 ,知《春秋》之将以经世 ,则知性命无可空言 ,而讲学者必有事事 ,不特无门户可持 ,亦且无以持门户矣。 译文 明了史学本于《春秋》 ,明了《春秋》是可以用来治理国家的 ,就应该知道性与命的学问不能空说 ,而谈论学问的人一定要有实事可做 ,不但是没有门户之见可持 ,而且没有渠道持门户之见啊。 点评 作者认为 ,肇自朱熹、陆九渊的学术之争 ,到后世愈演愈烈 ,实在是治学的桎梏 ,学术的荆棘。 究其根本 ,还是空言鼎沸 ,不食人间烟火之故。 然后作者用三个排比句 ,连贯而下 ,再次叙述了史学的渊源及其意义。 明确提出 “史学之本于《春秋》 ”,《春秋》是千古史学之祖。 著史是用以 “经世 ”的 ,性命是不能空言的 ,如果治学之人能依傍实事 ,不为空言 ,就不会有唯我独尊的门户之见。 句段点评 多维探究 文脉图解 技法赏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