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人教版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2章3外国消息两篇内容摘要:
生前遗言 , 骨灰要撒在祖国的江河里和土地上。 12 日至 13 日 , 首都群众 4 万人 , 在北京的外国朋友 2 000 人 , 以及各国驻华使节和外交官员 , 在劳动人民文 化宫举行隆重吊唁仪式。 40 多个国家、政党送了花圈 , 130 多个国家、政党发来了唁电和唁函。 1 4 日 , 群众的悼念活动达到了高潮 , 天安门广场出现了无数的花圈、千万朵白花。 15 日 , 首都举行追悼会 , 邓小平致悼词。 [ 文本 探究 ] 一、阅读《东京宣布无条件投降》 , 回答问题。 1 . 这则消息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试结合内容略作分析。 【答案】 这是一篇典型的 “ 倒金字塔结构 ” 的消息。 最重要的信息:日本投降了。 次重要的信息:杜鲁门总统今晚 ( 1945 年 8 月 14 日 )7 时宣布 , 日本已无条件投降 , 战争结束了。 盟国停止了军事行动。 次要的信息:日本投降的原因。 再次要的信息:日本投降后的安排。 2 . 新闻的来源是事实 , 但是 , 新闻工作者的立场、观点对事实的报道也有重要影响。 本篇新闻体现了谁的立场。 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答案】 体现了美国的立场。 除了 “ 日本投降了 ” 这个主要的新闻事实外 , 其他信息完全是从美国人主导的角度来报 道的。 3 . 本文虽然文字简短 , 但是信息量却很 大。 说说为什么没有按时间顺序报道事件过程。 【答案】 作者没有按照时间顺序报道事件过程 , 是因为照顾读者的阅读心理。 读者最想知道的是日本是否投降 了 , 战争已经打到最后 , 全世界的人们都在等待着胜利的消息。 “ 日本投降了 ” , 这是他们最迫切需要的新闻事实。 围绕这一新闻事实 , 按照事件的重要性与关联性来安排顺序 , 也就顺理成章了。 二、阅读《周恩来总理逝世 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 , 回答问题。20xx人教版语文选修新闻阅读与实践第2章3外国消息两篇
相关推荐
是最近发现的,并且具有新意,也可以成为新闻。 例如,抗日战争中,日本侵略者在广州搞细菌战,杀害了许多无辜平民,现在揭发出来,也成了大新闻。 有些事实虽然是多家媒体同时报道的,但是由于选择了其中不同的内容,也可以成为不同的新闻。 第三,从事物的发展过程看,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新意是不断变化的。 事物在不断发展变化 , 过去具有某种新意的事实 , 若时过境迁 , 这种新意就可能丧失殆尽。 例如 ,
如仇; (2) 当严老祥提出斗不过人家 “ 刀笔 ” 时,他血气方刚要武斗,表现出的是刚刚觉醒的农民最初的斗争和反抗方式; (3) 面对老祥大娘和朱全富的好心劝阻,他决心已定,足见他的毫不胆怯与倔强叛逆; (4) 当冯兰池危言恐吓时,他挺身而出; (5) 与冯兰池唇枪舌剑的过程中,他毫不示弱,大胆揭发冯家的一笔昧心账,面对冯家爪牙举起的大锤,他义无反顾举刀护钟; (6)
,学者辈出 ,百家争鸣 ,哲学、名学、法学、医学、算学、兵学、天文学、农学十分发达。 每家著书一种 ,后人因为次于经书而成一家之言 ,所以称为子书。 道教、宋明理学、清朝的考据学也都归入子部。 集部 :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凡历代作家的散文、诗、词、曲等集子和文学评论著作 ,均归入此类。 属于一人专有的称为别集 ,汇选若干人的作品称为总集 ,有关诗的集子称为诗集。 二、自学
逐出家园 , 沦为难民。 长期以来 , 以色列在被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实施犹太移民政策 , 大量兴建犹太移民定居点 , 力求通过 改变其占领领土上的人口结构,建立一个以色列大国。 为了恢复民族权利 , 重返家园 , 巴勒斯坦人开始了武装斗争。 1964 年 5 月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 简称 “ 巴解组织 ” ) 成立 , 其目标就是要在 “ 巴勒斯坦领土上消灭犹太复国主义 ”。 从此 ,
息 ”。 《我国科学家首次确认雅鲁藏布江大峡谷为世界第一大峡谷》属于 “纵横结合综合消息 ”。 问题探究 迁移应用 1.《上课能否晚一点儿》这篇综合消息的主题是什么 ?记者是从哪些角度提炼出这个主题的 ? 参考答案 :这篇消息的主题就是标题所提问题的答案暗含在消息报道的事实中 ,整合一下便是 :中小学生上课时间过早。 课文引用家长的抱怨以及老师的建议 ,对孩子上学过早的问题提出了初步的看法。
B . ②③⑤ C . ③④⑥ D . ②⑤⑥ 解析 : 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用排除法。 ① 是说徐谦尊的天资、读书习惯。 ③ 是张公的做法。 答案 : D 4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家道中落后,徐谦尊悉心奉养父亲,想方设法维持家庭生计,极尽孝悌之义。 B . 徐谦尊为人重义轻财,亲贤友善。 明亡后,他资助州郡中有名望的忠义之士,不计个人利害。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