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化学必修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1内容摘要:
,只要弄清各物质所发生的反应属于哪种类型,就可进行正确地判断;A中前者是取代反应,后者是加成反应,反应类型不同; B中两个反应均是氧化反应 (燃烧 ),反应类型相同; C中前者是加成反应,后者是氧化反应,反应类型不同; D中前者为加成反应,后者为取代反应。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探究乙烯与溴的反应。 甲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将无水乙醇与浓硫酸按1∶ 3的体积比混合后共热至 170 ℃ ,反应的方程式为CH3CH2OH浓硫酸 CH2===CH2↑ + H2O。 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发现溶液退色,即证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反应。 乙、丙两位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进行了如下评价或改进: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制得的乙烯中含有一种还原性气体杂质,也能使溴水退色,由此他提出必须先将其除去,再与溴水反应。 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设计是正确的,只是甲同学描述的实验现象中,漏掉了一个能够说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反应的重要实验现象。 探究整合应用 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甲同学实验中乙烯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制得的乙烯中含有的一种气体杂质是 ________,它与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选用下列四种装置 (可重复使用 )来实现乙同学的实验方案,将它们的编号填入方框中,并将装置内所盛放的化学药品的名称填在对应的括号中。 (乙醇、浓硫酸 ) ( ) ( ) (溴水 ) (4)丙同学提出的: “ 甲同学描述的实验现象中 ,漏掉了一个能够说明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反应的重要实验现象。 ” 该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为验证这一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丁同学提出可用 pH试纸来测试反应后溶液的酸性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通过以上实验 , 你认为最能说明乙烯具有不饱和结构的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 A. 燃烧 B. 取代反应 C. 加成反应 D. 分解反应 【 解析 】 在实验室制备乙烯过程中,由于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可以将一部分乙醇氧化,本身被还原成 SO2, SO2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可以将溴水还原,所以,要想证明乙烯能与溴水反应,应先除去 SO2。 一般来说,除 SO2只能用 NaOH溶液。 SO2有没有被彻底除去,应在盛 NaOH溶液的装置后加一盛有品红溶液的洗气瓶,在确认完全除去SO2后将气体通入盛有溴水的试管中,溴水退色,则一定是乙烯与溴水反应的结果。 但绝对不能认为,二者一定发生的是加成反应。 如何证明二者发生的不是取代反应,只能根据两种反应的特点,加成反应只有一种产物,而取代反应除了有机产物外,还有 HBr生成,设法证明反应后的溶液中无 HBr,则可知二者发生的反应是加成反应而不是取代反应。 丙同学思路的基础是:乙烯与溴水反应后生成 1,2二溴乙烷,是一种不溶于水的有机物,会出现分层现象,而 SO2与溴水反应不会出现分层现象,因此丙同学认为只要实验过程中出现分层现象,就能够说明是乙烯与溴水发生了反应。 由加成反应的定义知: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中必含有不饱和碳原子,即发生加成反应的有机化合物必具有不饱和结构,故选 C项。 【 答案 】 (1) (2)SO2 SO2+ Br2+ 2H2O===H2SO4+ 2HBr (3) NaOH溶液 品红溶液 (4)溶液分层,下层为油状液体 (5)如果发生取代反应,必定生成 HBr,溶液酸性将会明显增强,故可用 pH试纸验证 (6)C 知能优化训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 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 第 2课时 煤的干馏 苯 第 2课时 课堂互动讲练 知能优化训练 课前自主学案 学习目标 探究整合应用 学习目标。 、 物理性质和用途 , 掌握苯的化学性质。 、 分析推理能力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课前自主学案 自主学习 一 、 煤的干馏 1. 煤的组成 (1)组成元素:除含有 _______元素以外 , 还含有少量 _________等元素。 (2)组成物质:由 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组成的复杂混合物。 2. 煤的干馏 (1)定义:将煤 __________加强热使其分解的过程。 C、 H N、 S、 O 无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隔绝空气 (2)主要产物及用途。 【 提示 】 属于化学变化。 因为在煤干馏的过程中生成了许多新的物质。 思考感悟 二 、 苯 1. 苯的组成和结构 其中 , 苯环中碳碳之间的键是一种介于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独特的键;苯分子中的 6个碳原子和 6个氢原子都在 __________上。 碳碳单键和碳碳双键 同一个平面 2. 物理性质 颜色 气味 状态 密度 水溶性 毒性 无色 特殊气 味 液体 比 水___ 难溶 有毒 小 (1)稳定性:苯不能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而使其退色 , 也不能被酸性 KMnO4溶液氧化而使其退色。 (2)可燃性:因为苯中 _____________很大 , 所以苯不易完全燃烧 , 燃烧时产生 _______________的火焰。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鲁科版化学必修2石油和煤重要的烃1
相关推荐
入 5 mL盐酸于试管中,试回答下列问题: ( 1 )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2 )
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 、 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时期。 【 例题 4】 春秋时期的改革与战国时期的变法在目的 、 内容 、特点等方面有何不同 ?并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 【 解析 】 不同: ① 目的。 前者是为了争做霸主;后者则是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制度 , 建立地主阶级专政而进行的。 ② 内容。 前者主要是重用有才干的人 , 通过改革积聚力量使国家具备充当霸主的实力
些规律用等式表示出来。 ,3,2,1321321 23333 nnn问题情境 : 春秋时代的鲁班在林中砍柴时被齿形茅草割破了手,他由此受到启发从而发明了锯子。 想想看,锯子的出现是鲁班受了什么启发而发明的。 联想 茅草 锯子 相似点 :功能 (前提) 形状 (联想的结论 ) 能割破手 能割断木头 齿形。 齿形 类似与鲁班发明锯子
浓盐酸与足量二氧化锰反应 乙:用 87 g二氧化锰与足量浓盐酸反应 则二者制得的 Cl2(填序号)。 ①甲比乙多 ②乙比甲多 ③一样多 ④无法比较 Ⅱ .已知下列反应也可以生成氯气。 ① 2 KMnO4+ 16 HCl= 2 KCl+ 2 MnCl2+ 5 Cl2↑+ 8 H2O ② ③ 2 NaCl+ 2 H2O=== NaOH+ Cl2↑+ H2↑ 其中,适宜于实验室制取 Cl2的反应是
A、舍勒发现氧气 B、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 C、原子 — 分子论的问世 D、中国湿法冶金技术的推广 例 下列属于化学科学研究内容的是 ( ) A、培育新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 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 C、综合利用石油,生产优良人造纤维 D、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 例 (双选)我国科学家在 1993 年首次利用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技术,在一块晶体硅( 由
O32 (3)稀盐酸 无白色沉淀 B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 例 4】 g铜跟一定量的浓硝酸反应,铜全部溶解后,共收集到 L(标准状况) NO、 NO2混合气体,反应后溶液中所含 H+为 a mol,则 ( 1)该反应消耗的 HNO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反应后溶液中所含 NO3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 2)若将盛有该 L(标准状况)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 O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