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技巧内容摘要:
念之情。 (步骤三 ) 第四种模式 炼字型 •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 为什么。 •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能否换成其他的字,为什么。 •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 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练习示例 • 南浦别 • 白居易 •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 问:前人认为, “ 看 ” 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为什么。 • 答:同意。 • 看,在诗中指回望。 (步骤一 ) • 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 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 (步骤二 ) • 只一 “ 看 ” 字,就淋漓尽其所有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 (步骤三 ) • 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 ?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 “ 空 ” 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分 ) ( 04浙 ) 答案 :“空 ” 是徒劳之义 ,表达了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增添了全词的 “ 愁 ” 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高考示例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 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作用 , 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 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步骤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 ]。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 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 它们好在哪里。 请简要赏析 这三个词分别为: “ 未 ” 、 “ 先 ” 、“ 空 ”。 练习操作 “未 ” , “ 没有 ” 之义,表达放眼万里,未灭入侵者的遗恨; “先 ” , “ 已经 ” 之义,表达流年暗度,两鬓已秋的感慨; “空 ” , “ 徒然 ” 之义,写出了徒有流泪、无补于时的内心痛苦和失望,也隐含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这三个词概括有力,含义丰厚,流露有心杀敌、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心情。 过分水岭 温庭筠 溪水无情似有情,入山三日得同行。 岭头便是分头处,惜别潺 湲 一夜声。 这首诗的第一句中的“似”字能否换为“却”或“亦”。 为什么。 答 :不 能。 “ 似 ” ,是 “ 好像 ” 之义 ,表现的是一种不确定、不肯定的主观感觉 , 溪水是自然物,本来就没有感情,说它有情是诗人移情于物的一种主观感受 ; “ 却 ” 表强烈转折,若换为 “ 却 ” ,则过于生硬,没了情趣; “ 亦 ” 表并列,若换为 “ 亦 ” ,则 “ 无情 ”“ 有情 ” 失去主次。 用 “ 似 ” 恰到好处地透露出诗人对山水的有情 . 第五种模式 诗眼型 •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 答题步骤: •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 (2)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练习示例 • 春夜洛城闻笛 • 李白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 问: “ 折柳 ” 二字是全诗的关键, “ 折柳 ”寓意是什么。 你是否同意 “ 关键 ” 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 (步骤一 ) 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 (步骤二 ) 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第六种模式 炼句型 • 提问方式:请结合全诗,对 “ 某某句 ” 进行简要赏析。 • 提问变体: “ 某某句 ” 中蕴涵了哪些感情。 请简要赏析。 • 答题步骤: • 描述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 抓住最突出的一点(或诗眼或写法)简析。 • 分析诗人营造了什么意境,抒发了什么感情。 练习示例 • 《 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圭弟妹 》 • 白居易 • 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 • 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 •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问:本诗堪称白居易 “ 用常得奇 ” 的佳作。 请结合全诗,对颈联 “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 两句进行简要赏析。 • 答:手足离情,各在一方,犹如那纷飞的千里孤雁,只能吊影自怜;又像深秋中断根的蓬草,随风飘飞。 (步骤一) • 诗人用比喻的手法,以 “ 雁 ” 、 “ 蓬 ”比喻离散的手足。 (步骤二) • 从而营造出一种孤苦凄凉的意境,抒发了饱经战乱的零落之苦。 (步骤三) 第七种模式 对比鉴赏型 • 提问方式:两首诗或词进行内容于主题、方法等方面对比,也有与学过的课文诗句的对比。 • 提问变体:说出相同点或不同点。 有的指氛围、感情,有的指风格、方法。 •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作答,要从原诗中找理由。 • 答题步骤: • 先对诗词原句作解释,找到题眼; • 然后列出几条作答。 • 关键是抓住其不同点,让原句中的词语说话。 练习示例 •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 • 陆游 •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 [注 ] 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 问:词中 “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鬓虽残,心未死 ” 与陆游 《 书愤 》 中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 答:相同点:都表现了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不同点:( 1)“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 ” 抒发了不被理解的感叹, “ 鬓虽残,心未死 ” 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 2) “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 则表达壮志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练习( 2) 2020年高考湖北卷: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问题 (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 4分)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分析: 第一首诗通过对华清宫外 “ 飞雪暗云 ” 的寒冷天气与宫内 “ 绿树碧檐 ”的景物形成鲜明对比,再通过 “ 无人知道外边寒 ” 的控诉,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封建统治者。 答案: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 2分) 分析:第二首诗通过对唐明皇在华清宫游乐歌舞,不理国事,导致安史之乱的史实的吟咏,讽刺了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答案: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的兴衰。 ( 2分) 柳 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①。高考诗歌鉴赏规范答题技巧
相关推荐
有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 丌提愚蠢的问题和无理的要求 2020/12/24 7 不计较得失才能收获更多 如果我们去给加西亚送信。 我们会问 —— 加西亚是谁。 加西亚住在那里。 我怎么去找加西亚。 如果加西亚不在,我 …… 我有没有车费。 我什么时候去。 …… 问题是我们 —— “ 问得太多,做得太少” 2020/12/24 8 让某人做的亊
为人重情重义 喜爱古典文化 何爹的性格之 固守传统 “ 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 男人的头,女人的腰,只能看,不能挠。 ” (第 6段) 但他还是决不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 (第 12段) 何爹的性格之 重情重义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 三明爹半躺着
怔( ) 战战兢兢( ) 战祸迭起( ) 唱 —个喏( ) 阅读小说 整体感知 • 按照小说的发展过程, 概括故事情节。 思考: 阅读小说 整体感知 按照小说发展过程,概括故事情节: 故事的开端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推荐古画 索要高价 离奇失踪 相识知己 慷慨买画 赎画知画 无偿转让 • 请同学分角色朗读,思考题目中的“绝品”包含哪些含义。 说一说: “绝品“ 文中的画: ( 价值连城
先生帮他买下的字画,其二十余幅,挂在房中,呆呆地看。 看久了,就含了泪,叹一声。 直看到天光大亮,才逐一摘下,悉心收起。 听说常先生被杀,刘三爷有什么举动。 表现刘三爷怎样的性格。 坦诚仁义 珍视友情,重信守诺 好不容易再见到常先生,三爷为什么不提揭品之事并问个究竟呢。 答:三爷始终信赖常先生,认定常先生坦荡 爽直,充分显示了二人君子之交的感人之处。 第四部分突出了常先生的什么性格。
孟子认为,一个人不管其是寿是夭、处逆处顺,都应当 修持自己的身心以面对人生各种结果 ,这就是所谓的 “ 立命 ”。 如何理解下面这句话。 (第 3段) 为生民立命 为老百姓谋取幸福 老百姓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人为什么异于禽兽者。 人有现在,有过去,有将来。 能继承中断了的学问,能为后世开创太平天下。 为往圣继绝学 为以往的圣人传承 发扬他们已经中断 了的学问传统 儒家之学统
有的标题由正标题和副标题构成,正标题反映会议的主要精神和内容,副标题写会议名称和文种。 例如:“探讨新时期文学的发展 ——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二次学术讨论会纪要”。 会议 记录 的标题,可省略介词“关于”两字。 会议记录的写法 2. 组织情况 一般是概括会议的基本情况,包括会议的名称、时间、地点、 出席人、缺席人、列席人、主持人、记录人等基本信息。 让人们读后对会议有个总体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