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3213214内容摘要:
~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探究点 二 分层抽样的一般步骤 导引 某单位有职工 500 人 ,其中 35 岁以下的有 125 人 , 35 ~49 岁的有 28 0 人 , 50 岁以上的有 95 人 .为了调查职工的身体状况 ,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100 的样本 ,如何进行抽取。 问题 1 该项调查应采用哪种抽样方法进行。 答 分层抽样 . 问题 2 不同年龄段的职工中 , 按什么比例抽取人数。 答 都按 500 ∶ 100 = 5 ∶ 1, 即每 5 人中抽取 1 人 . 问题 3 在分层抽样中 , 如果总体的个体数为 N , 样本容量为 n ,第 i 层的个体数为 k , 则在第 i 层应抽取的个体数如何算。 答 由于抽取比例为 nN , 所以第 i 层应抽取的个体数为 k nN . 本课时栏目开关 填一填 研一研 练一练 ~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问题 4 在各年龄段具体如何抽样。 怎样获得所需样本。 答 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在各层中抽取相应数量的个体。 将各层抽取的个体合在一起 , 就得到所取样本 . 问题 5 一般地 , 分层抽样的操作步骤如何。 答 第一步 , 按某种特征将总体分成若干部分 ( 层 )。 第二步 , 计算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体数之比。 第三步 , 依据抽样比各层分别按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 第四步 , 综合每层抽样 , 组成样本 . 本课时栏目开关 填一填 研一研 练一练 ~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例 2 写出导引中的解题步骤 . 解 ( 1 ) 按年龄将 500 名职工分成三层 : 不到 35 岁的职工。 3 5岁至 49 岁的职工。 5 0 岁以上的职工 . ( 2) 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 . 抽样比为100500=15, 则在不到 35岁的职工中抽取 125 15= 25( 人 )。 在 35 岁至 49 岁的职工中抽取 280 15= 56( 人 )。 在 50 岁以上的职工中抽取 95 15=19( 人 ). ( 3 ) 在各层分别按简单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 . ( 4 ) 综合每层抽样 , 组成容量为 100 的样本 . 本课时栏目开关 填一填 研一研 练一练 ~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小结 如果总体中的个体有差异时 , 那么就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 . 用分层抽样抽取样本时 , 要把性质、结构相同的个体组成一层 . 本课时栏目开关 填一填 研一研 练一练 ~ 研一研 问题探究、课堂更高效 跟踪训练 2 某市的 3 个区共有高中学生 2 0 0 0 0 人 , 且 3 个区的高中学生人数之比为 2 ∶ 3 ∶ 5 , 现要从所有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 2 0 0 的样本 ,调查该市高中学生的视力情况 ,试写出抽样过程 . 解 (1) 由于该市高中学生的视力有差异 , 按 3 个区分成三层 ,用分层抽样来抽取样本 . ( 2) 确定每层抽取个体的个数 , 在 3 个区分别抽取的学生人数之比也是 2 ∶ 3 ∶ 5, 所以抽取的学生人数分别是 200 22 + 3 + 5= 40。 200 32 + 3 + 5= 60。 200。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3213214
相关推荐
x ) 0 , f ( x ) 递减; 当 x ∈ (1 ,+ ∞ ) 时, g ( x ) 0 ,此时 f′ ( x ) 0 , f ( x ) 递增; ② 当 a ≠ 0 时, f′ ( x ) = a ( x - 1) [ x - (1a- 1) ] , ( ⅰ ) 当 a =12时, g ( x ) ≥ 0 恒成立, f′ ( x ) ≤ 0 , f ( x ) 在 (0 ,+ ∞ )
数 , 等于已知函数对中间变量的导数 , 乘以中间变量对自变量的导数 . 设 y = 8sin 3 x ,求曲线在点 Pπ6 , 1 处的切线方程. [ 解析 ] y ′ = ( 8sin3x ) ′ = 8( s in3x ) ′ = 24sin2x ( sin x ) ′ = 24sin2x c os x , ∴ 曲线在点 Pπ6, 1 处的切线的斜率 k = =
3 x3) ′ = ( 15 x4- 12 x2)(4 x5+ 3 x3) + (3 x5- 4 x3) ( 20 x4+ 9 x2) = 60 x9- 48 x7+ 45 x7- 36 x5+ 60 x9- 80 x7+ 27 x7- 36 x5= 120 x9- 56 x7- 72 x5. 解法 2 : ∵ y = 12 x10- 7 x8- 12 x6 ∴ y ′ = 120 x9- 56
在直线 l 上时, m =33, ∴ m 的范围是33,2 33. 直线与圆的综合问题 [ 例 3] 已知圆 x 2 + y 2 + x - 6 y + m = 0 与直线 x + 2 y - 3 = 0相交于 P , Q 两点, O 为原点,且 OP ⊥ OQ ,求实数 m 的值. [ 解 ] 由 x + 2 y - 3 = 0x2+ y2+ x - 6 y + m
= . (3) 记 “ 射中环数不超过 7 环 ” 为事件 E ,则事件 E 的对立事件为 A ∪ B ∪ C . ∵ P ( A ∪ B ∪ C ) = P ( A ) + P ( B ) + P ( C ) = + + = , ∴ P ( E ) = 1 - P ( A ∪ B ∪ C ) = 1 - = . 本课时栏目开关 试一试 研一研 小结 求互斥事件的概率的方法有以下两种: (1)
*) ,则 M 、 N 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 ) A . M > N B . M < N C . M = N D . M 、 N 大小关系不定 分析 : 如果用公式展开 , 计算量很大 , 且也不好比较大小 , 如何出现 2n + 1 an呢。 可利用基本不等式. 学习目标 预习导学 典例精析 栏目链接 解析 : ∵ a > 0 且 a ≠ 1 , ∴ 1 + an> 2 an, (1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