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苏轼——一蓑烟雨任平生介绍ppt课内容摘要:

得吾心矣。 ” 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 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虽嬉笑怒骂之词,皆可书而诵之。 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自为举子至出入侍従,必以爱君为本,忠规谠论,挺挺大节,群臣无出其右。 但为小人忌恶挤排,不使安于朝廷之上。 高宗即位,赠资政殿学士,以其孙符为礼部尚书。 孝宗置其文左右,读之终日忘倦,谓为文章之宗,亲制集赞,赐其曾孙峤。 遂崇赠太师,谥文忠。 论曰:苏轼自为童子时,士有传石介 《 庆历圣德诗 》 至蜀中者,轼历举诗中所言韩、富、杜、范诸贤以问其师。 师怪而语之,则曰“正欲识是诸人耳”,盖已有颉颃当世贤哲之意。 弱冠,父子兄弟至京师,一日而声名赫然,动于四方。 既而登上第,擢词科,入掌书命,出典方州。 仁宗初读轼、辙制策,退而喜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神宗尤爱其文,宫中读之,膳进忘食,称为天下奇才。 二君皆有以知轼,而轼卒不得大用。 一欧阳修先识之,其名遂与之齐,岂非轼之所长不可掩抑者,天下之至公也,相不相有命焉。 呜呼。 轼不得相,又岂非幸欤。 或谓:“轼稍自韬戢,虽不获柄用,亦当免祸。 ”虽然,假令轼以是而易其所为,尚得为轼哉。 苏轼的自评和经历 自题金山画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